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 分类:都市 | 字数:137.3万字

第123集:品牌塑造升级

书名:大民富商苏半城 作者:竹晴园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9

第八章 重塑与新生:品牌战略的全球突围

(一)咖啡渍与会议室的晨光

清晨六点的上海,苏式集团总部顶层会议室的百叶窗刚拉开一条缝,晨光就斜斜切进满室的咖啡香气里。苏明远揉了揉眉心,指尖划过摊在长桌上的《2024年全球品牌价值报告》,那串用红笔圈出的数字——“苏式集团:亚洲区制造业品牌排名第47位”——像枚图钉扎在纸页上。

“明辉,”他推过一份打印文件,“你看这个案例,德国那家百年机床企业,去年通过品牌年轻化改造,市值增长了37%。”

苏明辉接过文件,西装袖口蹭到旁边的马克杯,深褐色的液体在“品牌战略规划草案”标题上漫开一小片水渍。“大哥,我昨天和市场部开了通宵会,”他声音带着疲惫却透着兴奋,“咱们现在的品牌形象就像老洋房里的红木家具——品质过硬,但年轻人觉得隔着层玻璃。”

会议室门被推开,助理抱着一摞资料进来:“苏总,新加坡品牌策划公司‘棱镜’的团队到楼下了。”

苏明远起身整理领带,对着玻璃幕墙外的陆家嘴天际线深吸一口气。三个月前在法兰克福展会上,那个金发采购商指着苏式机床说“哦,我知道,中国的老牌子”时那漫不经心的语气,此刻又在耳边回响。老牌子,意味着可靠,也意味着缺乏惊喜。当东南亚工厂开始用“智能柔性制造”作为卖点时,苏式集团这把“传承三代的工匠之刃”,似乎需要新的寒光。

(二)棱镜下的光谱:解构与重构

“棱镜”团队的首席策划师林薇把二十张色卡铺在桌面。“苏式集团的核心矛盾,”她用激光笔点向ppt上的对比图,左边是“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官方定位,右边是社交媒体上年轻工程师的留言——“他们的机床像我爷爷的怀表,准,但不好玩”。

“品牌不是logo和slogan的拼图,”林薇抽出一张深灰色色卡,“是用户触摸产品时的每一个神经突触。你们的镗床精度达到0.01毫米,但这个数字在Z世代工程师的vlog里,远不如‘能玩3d打印的机械臂’有传播力。”

苏晓突然举手:“我上周去交大实验室,看到学生用咱们的cNc机床改装成智能雕刻机,他们叫它‘工业铁手’。”她翻开平板电脑,展示一段短视频:穿着实验服的年轻人用机床在铝合金板上刻出《赛博朋克》的主角头像,背景音是机械运转的节奏声。

林薇的眼睛亮了:“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品牌触点’!苏式的技术硬核,但需要年轻化的叙事载体。”她滑动ppt,出现三个关键词:“科技感”“参与感”“社会价值”。“我们需要把‘工匠精神’翻译成这个时代的语言——不是老派的匠人孤守,而是‘创新驱动的工业美学’。”

接下来的两周,“棱镜”团队像考古学家般拆解苏式集团的每个基因片段。他们蹲守在松江工厂的装配车间,拍下老师傅用放大镜校准齿轮的手部特写;他们记录下研发中心深夜的灯光,工程师们为了攻克五轴联动技术在白板上画满的公式;他们甚至收集了过去十年苏式参与的公益项目:从汶川地震后捐赠的应急机床,到如今在贵州山区建立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看到了吗?”林薇在中期汇报会上调出一组对比图,左边是传统工业品牌常用的“钢铁洪流”式宣传,右边是苏式机床在光伏电站建设中与绿色能源设备的同框画面,“你们的社会责任不是事后的公关稿,而是刻在产品dNA里的——精密制造本身就在为碳中和做贡献。”

(三)像素与钢铁:当品牌遇见元宇宙

争议在品牌视觉体系设计阶段爆发。老工程师代表老王头拍着桌子:“蓝色代表科技,红色代表热情,咱们用了三十年的红蓝配色凭什么要改?换成这灰不溜秋的颜色,机器看着都冷冰冰!”

林薇没说话,只是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虚拟的元宇宙工厂里,一群穿着潮牌的“数字工人”操控着银灰色的苏式机床,机床运转时投射出蓝色的数据光带,像流动的星河。“这是Z世代的工作场景,”她解释道,“我们保留了核心识别元素,但用‘工业灰’+‘科技蓝’的渐变,既体现金属质感,又融入数字基因。”

更颠覆的是品牌传播策略。市场部总监起初坚决反对“让机床玩短视频”,直到林薇拿出一组数据:某汽车品牌的生产线机械臂跳街舞的视频,在tiktok获得2700万次播放,带动年轻用户咨询量增长400%。“我们不是要让机床卖萌,”苏晓接过话头,“而是展示它的柔性——能造火箭零件,也能刻生日蛋糕模具。”

他们真的做了。在嘉定的新媒体摄影棚里,老师傅李建国看着自己调试了二十年的车床,此刻正在切割一块巧克力。镜头拉近,刀具在可可脂上划出0.1毫米的细腻纹路,组成“苏式制造,精密如味”的字样。李师傅起初满脸别扭,直到看到年轻摄像师用手机慢动作拍下铁屑飞溅如星尘的画面,忍不住凑近屏幕:“嘿,这铁疙瘩看着还挺酷!”

与此同时,苏明辉带着团队飞往日内瓦。在国际机床展的展位设计上,“棱镜”提出了“透明工厂”概念——用AR技术让参观者戴上眼镜,就能看到机床内部齿轮的咬合轨迹,甚至能在虚拟空间里“拆解”机器,重新组装。“这不是炫技,”林薇在越洋电话里强调,“是让客户从‘信任品牌’到‘理解技术’。”

(四)社会责任的显性化:从幕后到台前

真正让品牌战略落地的,是对社会责任的重新定义。过去,苏式集团的公益项目像藏在抽屉里的奖章,偶尔在年报里露个脸。林薇却提出:“为什么不把贵州的实训基地变成‘品牌故事现场’?”

于是有了那场轰动行业的直播——“大山里的精密课”。苏晓带着摄像团队走进黔东南的职业学校,镜头里,苗族姑娘用苏式机床加工银饰,传统纹样与数控程序在屏幕上重叠。当小姑娘举起刻着蝴蝶纹的银镯说“老师说这台机器的精度能让银饰更亮”时,直播间的弹幕瞬间刷屏:“原来精密制造还能这么用!”“这比硬广高级一万倍!”

更关键的是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苏明远起初有些犹豫:“我们就是个做机床的,和国际组织合作会不会太‘飘’?”林薇却拿出数据:“全球83%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应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你们为非洲援建的光伏电站配套零件,本身就是最好的ESG案例。”

在纽约举行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苏明辉站在演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不是冰冷的产品参数,而是一组对比图:左边是苏式机床在光伏板生产线上的运转画面,右边是非洲村庄夜晚亮起的电灯。“精密制造的终极意义,”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大厅,“不是让齿轮转得更快,而是让世界运转得更公平。”

(五)品牌焕新日:当钢铁发出回响

品牌升级发布会定在集团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黄浦江畔的老厂房被改造成“工业艺术馆”,生锈的机床零件被设计成装置艺术,数控程序生成的光影在墙壁上流淌。最震撼的是入口处的“时光长廊”——从苏承宗当年的手动车床图纸,到最新款智能机床的3d模型,每十年一个展区,用实物和影像讲述品牌故事。

当苏明远按下启动键,巨大的LEd屏上,老logo的红色齿轮缓缓拆解,重组为新的银灰色立体标识,伴随而来的是全新的slogan:“精密于心,致用于世”。林薇在台下轻轻对苏晓说:“你看,‘匠心’变成了‘精密’,‘传承’指向了‘致用’,这就是时代的转译。”

发布会的高潮是“全球共创计划”的启动。苏式集团宣布开放部分技术接口,邀请全球工程师在官方平台上分享机床的创新应用方案。第一个获奖方案来自柏林的年轻团队——他们用苏式机床改造了一台“可回收塑料3d打印机”,视频里,废旧矿泉水瓶被转化为精美的建筑模型。

(六)数据背后的温度:品牌力的真实刻度

三个月后,苏式集团的品牌价值报告更新了。亚洲区排名跃升至第19位,更关键的是,25 - 35岁用户的认知度从12%提升至47%。在法兰克福展会的同一个展位,那位金发采购商再次出现,这次他指着新款智能机床的交互屏幕说:“这个操作界面像游戏手柄,我们的工程师会喜欢。”

但真正让苏明远感到欣慰的,是在松江工厂的意见箱里,他看到了老工人老王头的字条:“那天在食堂电视上看到咱们的机床给航天飞机做零件,旁边配的字幕是‘每0.01毫米的精准,都是对太空的承诺’。嘿,这话说得比‘质量第一’带劲多了。”

深夜的办公室,苏明辉翻看着“全球共创计划”的投稿邮件。来自巴西的小伙子用机床雕刻出亚马逊雨林的地形模型,印度的女学生用它制作了可调节的义肢零件。他突然理解了林薇说的“品牌是活着的叙事”——当冰冷的钢铁开始连接不同的人生,那些数字背后,才是品牌真正的重量。

窗外的上海已沉入夜色,苏式集团总部的玻璃幕墙上,新的品牌标识在灯光中闪耀。它不再是某个特定时代的符号,而是成为了一个持续生长的生命体,在传承与创新的张力中,继续讲述着关于精密、关于创新、更关于人的故事。而这,或许才是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最坚韧的影响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