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 分类:都市 | 字数:71.8万字

第132章 布帘厂的坑

书名: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8

虽然自己哄着二姐玩的事家长们都看在眼里没吱声,但心高气傲的柳茹茵却比一般人要难哄得多。

于是宝根干脆躲去了梅子家。

“阿姨,我二姐太凶了,要不今天我住你们家吧?”

八岁的小孩自来熟,梅子和她妈妈都没察觉到里头有诈。

刘芳很好说话,笑着揉揉他的头。

“那得你叔和婶子答应才行。”

梅子看了宝根一眼,哼了一声,继续看自己的小人书。

——母女俩都没反对。

可下一秒,满脸笑容的伊叔叔一把抓住宝根的领子,把宝根强行抱了起来。

“天色不早了,我带这孩子去问问他叔......。”

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已经提溜着宝根一阵风的走了。

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老实人被惹怒的结果是什么?

伊老师明知道林靖远两口子住西屋,柳茹茵带着弟弟妹妹住老屋,结果说好要带着宝根去问林靖远的,伊夏却把宝根带到老屋交到了柳茹茵手里!

看着决然离去的身影,又抬头看一眼满脸冷笑的二姐,宝根情不自禁的对着未来老.....的背影比了个手势。

——老登,我们俩没完~~!!

六七十年代的孩子都皮实,打一顿不算什么,就连最看重宝根的江媛老师都没心疼过一秒。

只有小白梅偷偷问了几次同桌疼不疼。

不过她也不全部是因为关心啥的,更多的是好奇。

伊白梅从小就是好孩子,家里的沙包向来是她弟弟,她不过是想了解一下柳二姐的下手威力如何。

“哼哼,知道怕了吧?”

小姑娘得意的哼了好几声。

“以后我再发现你干坏事,我就告诉你二姐去!”

宝根顿时对小姑娘“刮目相看”。

“喂,臭宝根,你刮我眼睛干什么......?”

前一天来大杂院找林靖远的两个女人都是帘子库胡同布帘厂的。

前任厂长离职已经三个月,整个布帘厂如今依旧是群凤无首的局面。

“拖不得了,”亲自把林靖远送到布帘厂外头的金副主任语重心长的拍了拍林靖远的肩膀,“靖远啊,布帘厂上百女工都是好同志,那个.....如果遇到问题,尽量多想办法,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你呢,好好的待满三个月。”

金副主任的语气很诚恳。

“只要你在这里待上三个月,街道一准派人来接替你,下一步会给你加加担子的。”

林靖远也不是傻子,金副主任最后那句话里,他可听出了不少的东西来。

加担子?!

要知道他被提干可还没多久,领导说这个话里的意思——虽然说升级不太可能,但也等于许了他三个月后一个好岗位。

看着骑着单车飞驰而去的金副主任,林靖远忽然很想骂娘。

这个布帘厂存在的问题,怕不是产品滞销和计划被停那么简单!

他转头看向简陋的厂门口,一群瘦瘦的女职工都挤在门口巴巴的看着他。

林靖远当年当兵的性子再次占了上风。

得,先进去看看吧。

......

整个街道布帘厂一共有一百零四个人,加上刚来的驻厂干事林靖远就是一百零五个。

其中的男性只有三个,驻厂干事林靖远、门卫大爷老白和电工师傅老古。

布帘厂设在一个三进的四合院里。

天井里的“杂物”都被清理掉,缩小天井并扩大三面房屋的占地面积,足够上百人在里头手工劳作。

没错,布帘厂分成四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是全手工制作。

这格局放后世叫高大上的非遗工作室,存款不够格的人只能隔着屏幕羡慕的舔屏,但在1960年,外头管这里叫作坊,别以为人多就能叫厂了。

厂长办公室很朴素,女工们将这里打扫得几乎一尘不染。

可才坐下二十分钟不到的林靖远已经麻了。

昨儿去小苏州胡同拜访他的两个女人里,就有眼前的高会计。

高会计昨儿去找他其实就是想提前给他透个底,可惜两人没遇上,要不然......林靖远觉着自己可能这辈子第一次想当逃兵。

布帘厂最大的问题知道的人很少很少。

但其中肯定包括厂里的会计。

五十多岁的高会计坐在林靖远隔壁的椅子上,小声介绍着厂里的情况。

“之前最大的问题是厂里的工人只会做帘子,可过了五六年,京里各宾馆帘子需求和国营商店的计划几乎都被新建的大厂拿走。”

“前几年不管有计划没计划但工资照发,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无非就是少几块奖金而已。”

“可到了去年下半年,粮食供给收紧,有些人家里一连排队好几天都买不到足够的粮食,大家只能去市场上去买,手里的钱马上变得不够。”

高会计顿了顿,小心的看了一下林靖远的脸色。

“那时厂长老邵就说,以后怕是粮本上的额度和粮票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十月,上头拨来工资款的构成有了很大变化。”

“粮本额度没少,但给的粮票少了一些,换成了钱补贴发下来。”

“而且还有传言说,马上要重新修订京城的食品供给标准。”

“大家都估计粮本上的额度大概会调低。”

“刚好老邵离开京城出了一趟差回来,我记得他在办公室里把自己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说到这里,高会计情不自禁的摇摇头。

“当时法兰大使馆那边有人介绍了一笔单子,也是做窗帘的,但里头有些问题所以一直没人去接。”

“那笔单子不太大,还是来料加工的属性,等于是让国外资本家剥削......。”

“那个法兰人不过是大使馆某个工作人员的亲戚,生意不大但谱还不小,对质量的要求奇高,给的价格却低。”

“咱们外贸上的人腰杆子也硬,索性直接抛开了手。”

“其实里头最大的分歧还是来料加工的属性。”

“老厂长当时想啊,只要能完成这个单子搞到外汇,那么厂里职工们粮本的额度和粮票肯定是有保障的。”

“所以老邵费了很大的力气,说服他以前的老领导动用了一些外汇先期买下了那个法兰人手里的料子,然后和法兰人签了约。”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