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 分类:都市 | 字数:71.8万字

第113章 宝爷的布局

书名: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作者:兰若寺小妖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29 04:38

刘校长这次过来骑楼桥除了看一到三年级测试外,还有一个工作要布置。

“我宣布两件事。”

刘校长看了一眼参加小会的马老师和几个年级组组长。

“这第一嘛,现在外面的粮食供给形势有些严峻,不过我们全校师生的待遇是直接走的部里特拨,这是不用担心的。”

“至于第二点,上面已经正式通知了,全京城所有中小学从即日起停止一切体育、劳动课,禁止上课拖堂,下午上一节课后全体放学。”

“家庭作业也要停止布置。”

“不过我们学校有些不同,”刘校长顿了顿,“我们和育英、北师附小、第一实验和第二实验小学一起,是对外展示窗口。”

“尤其是咱们的教改工作不能停,所以啊,所有的实验班下午还是两节课。”

“部里特地批了一部分口粮过来,供给给各年级的实验班,让孩子们下午吃些东西再回去。”

“至于参加校外各项竞赛的学生,每天都多给二两。”

......

每天就五节课,还没有家庭作业,更不许拖堂,这三点放后世能让小学生们大叫三声万岁。

可放在1960年,大家最关注的还是那口吃的。

第一天中午的食补是两个一两重的小窝头,里头夹着野菜,粥比较稠,咸菜疙瘩一大盆,但江老师不准大家多吃,这东西太咸吃多了容易得浮肿病。

八岁的身体,吃了这些基本上就不饿。

饭后一小杯牛奶,就是一口多一点的量,然后是四分之一的苹果。

苹果很酸,但每个人都吃得很爽,吃得干干净净,好在老师分之前先把核的部分给剔了。

牛奶和苹果一周只供给一天,六个年级轮流来,其余的几天都是甜米汤和蔬菜。

下午只有一节课,还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后大家空手空脚的往回走。

比起司厅小学,景川小学的学生没那么瘦。

所以在路上就玩得比较嗨,都不急着回家——反正大人都还没下班。

宝根带着梅子、刘思敏、关泰山和宫爱珍准备去附近的景山公园转转。

而因为住的太远需要等家长的唐向阳、田春兰那帮人,羡慕得差点流口水——为啥自家要住在别的区?

景川小学的命名就是因为其靠近景山公园。

景山原来不叫景山,上头有棵全北京最出名的树——一棵歪脖子树。

这地方在明朝的时候叫煤山。

公园自打1959年12月开始就限制了对外开放时间,甚至最近开门的时候越来越少。

如今的“游客们”进来可不是为了游览,而是盯上了景山上的那些榆树的皮、各种可以入口的花卉等等。

宝根和几个小学生没走几步路就到了公园侧门。

门边挂着“临时闭园”的牌子。

宝根带着人轻轻的敲了敲门。

“姥~~~。”

京城里能让宝根叫“姥”的,也只有陈玉华家里的母亲。

如今陈家老两口都在景山公园上班。

老陈是正式工,负责打扫寿皇殿的卫生,而陈母是临时工,管着没什么人出入的侧门和周围的花草。

门上的小窗户被人从里头打开,见外头是宝根,陈母笑着开了门,把这七八个孩子都给放了进去。

这不算什么,偌大的景山公园里,还有好几个公园职工加的孩子在“玩”。

“薅的时候悠着点,别让花草树木太难看!”

这是陈母对宝根几个唯一的叮嘱。

景山公园里的情况比宝根预料中的还要糟糕很多。

围墙上全是攀爬留下的各种痕迹。

饿肚子的小伙子们可不会客气的去门口纠缠,直接翻墙进来霍霍院子里的各种树木和花草。

管理处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梅子几个兴奋的散开去林子里找蘑菇,前儿下过雨的。

宝根没跟着去,他躺在寿皇殿前的池子边,看着湛蓝的天空出神。

古朴的寿皇殿满着岁月的沧桑,依稀可以看到百年前的风采,而二十米宽的池子上波纹微攒,清风徐来,让宝根的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他索性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

自从重生回来的当天解决掉前世的仇人,他剩下的目标无非是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两年的困难时期。

原来他以为京城的情况会比外地好很多,可到了这边他才发现京城虽然比外地好,但林家的情况却让人有些崩溃。

孩子太多了!

他有着笔记本和空间,管着自己的营养不缺是没问题的。

但上辈子混过体制的他总结出了一套心得体会。

面对即将到来的时代大潮,尤其是在你熟知历史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做到一个人独善其身,或者只谋图个人发展,那么只能说此人的眼界有限难成大事。

能让宝根得出这个心得体会的是他在前世遇到的两个例子。

其中一个例子是某个企业主。

这个企业主的企业不是很大,还在体制里交恶了几个人,本来有人有机会可以一把摁死这个企业主的,可最后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过。

为什么呢?

就因为人家家族里亲戚的生意到处都是,而且互相关联不大。

大家都很现实,要是不能一棍子永绝后患,对于不太大的事都只能忍上一忍。

第二个例子就是宝根的那位老领导。

老领导和他的副手一直不太愉快,可就算有机会到了老领导手里他也不大愿意去收拾人家。

为什么?

就因为副手的好几个大学室友在京城体制里上班。

虽然老领导总怀疑以副手的性格估计和那几个室友处得也不怎么的,可万一呢?

那些室友虽然级别不高,但想坏你的事却是太简单不过了。

所以回到1960年之后,在宝根的“推动”下,林靖远提了干,解卫军也在提干的前期,陈玉华换了好单位,就连家里可能成为累赘的陈家父母也有了工作能养活自己。

甚至还有梅子的爸爸。

他可不是圣母,提升周边人的层次,不过是为了让自己长大后获得更高的起点和足够的人脉。

前路虽然莫测,但宝根相信只要自己备下的后路够多......。

“不够啊。”

宝根忽然喃喃自语。

他想到了六年后,柳茹茵如果去师大附中或许能赶上最后一届高考,但他和梅子几个估计是赶不上了。

那么......工农兵大学生?

宝根下意识的想到了林大伯那张憨厚的脸。

——看来淮柔乡下看来也要提前布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