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兵之后,帝尧就商议南巡。大司农、大司徒等留守,老将羿及羲叔随行。赤将子舆道:“野人放荡惯了,这几年拘束在这里,实在闷得很,请随帝同行。”帝尧允许。逢蒙亦请同去。羿道:“外面之事,有老夫足以了之。都城重要,这个责任,非汝不可,汝宜在此。”逢蒙听了,很是不快,但亦不敢违拗。到了动身的那一天,正妃散宜氏和帝子考监明一同送帝出宫。
原来帝尧依着帝喾的成法,即位之后,不立皇后。散宜氏就是正妃,此外还有三个妃子,以上应后妃四星。那考监明就是次妃所生。散宜氏及三妃、四妃,此时均尚无所出。考监明今年已八岁了,生得非常聪明活泼,不过身体单弱些。但是帝尧眼看见阏伯、实沈两弟兄不友不恭到如此地步,又想到帝挚,本来是先帝元子,亦会如此荒淫,一半固由于气质之偏,一半亦由于失教所致,所以对于考监明,很注意教育他。在去年七岁的时候,已经请了名人做他的师傅,有时退朝之后还要查考他的功课。这次将要远行,少不得切实再训勉他一番,并限定他几种功课,等巡守归来必定要细细查问的。考监明一一答应,帝尧才出宫与群臣一齐上道,直向南方而行。
到了洛水,早有好几路诸侯前来迎接,玄元亦在其内。这次却是欢兜同来,孔壬不到,大约是怕见司衡羿的原故。帝尧看玄元益发长大了,应对一切着实中礼,人亦沉静,不免大大奖勉了一番。
一日,到了中岳嵩山,大会诸侯,考计政绩,有的行赏,有的惩罚,但是惩罚的很是少数。礼毕之后,帝尧与各诸侯随意闲谈,问起草野之中有无隐逸的贤士。伊邑侯道:“臣听说箕山之下(现在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里)、颍水之阳有一个贤士,姓许,名由,极是有道德的。”帝尧道:“那么汝何不任用他呢?”伊邑侯道:“臣亦极想请他出来做官,辅佐政治。一则他近几年来总是游历在外,不曾归来,遇他不到。二则据他的朋友严僖说,他绝不肯做官,就是请他,亦无益的。”帝尧道:“许由这人,朕亦久闻其名,苦于寻他不到,不知道他究在何处。”伊邑侯道:“据他的朋友严僖说,他所常去的地方共有八处:一处在帝都相近的藐姑射山上;一处在太行山上(现在山西辽县东南七十里有箕山,相传许由隐处);一处在大陆泽西南面的一座什么山上(现在河北行唐县西北五十里有箕山,相传许由隐处),臣记不清了;一处在山海东面的中条山上(现在山西平陆县东北九十里有箕山,相传许由隐处);一处在泰山之南、沂水相近的一座山上(现在山东莒县西有箕山,相传许由隐处);一处在徐州沛泽之中(现在江苏沛县一带);一处在黟山东麓(现在浙江昌化西北有箕山,相传许由隐处);一处在渐水旁边一座虎林山(现在浙江杭州)。前几天臣刚与严僖谈起,据说这许由去年已到沛泽去了,不知确否。”帝尧听了,沉吟了一回,说道:“那么朕暂不南行,先到沛泽去吧。”当下就转辕而东,一面饬大队军士一直向南,在彭蠡北岸等候。
帝尧等经过商丘,商丘侯阏伯置酒接风。帝尧问起他火正之事。阏伯将历来研究的木头搬了出来,一一试验给帝尧等观看,成绩甚佳。帝尧大为称赞,奖勉了他一番。原来古时取火之法甚为艰难,所以特设火正一官,以为百姓的指导。他那取火的方法,是钻木取火,而各种木头,又因季候而不同。春天应该用榆树、柳树的木头,夏天应该用枣树、杏树的木头,季夏应该用桑树、柘树的木头,秋天应该用柞树、楢树的木头,冬天应该用槐树、檀树的木头。这种取火的木头,名字叫燧,是上古燧人氏第一个发明的。他的取火,是用钻子来钻。至于钻子钻了如何就能得到火,又何以四季及季夏木头都需改过,是否季候换了木头就失其效力,这种方法及理由,现在早已失传,无人知道了。但是,当时靠它做炊爨活命之源,必定确实有一种道理。商丘侯阏伯做了火正之后,能够如此精细详考,并且能够将取火方法画图立说,分送民间,这亦可谓克尽厥职了。闲话不提。
过了两日,帝尧等就向沛泽而来。原来那沛泽是个茫茫大泽,附近多是些渔户,亦有业农的人。四处一问,不见有许由踪迹。向南面绕过沛泽,就是彭城之地(现在江苏省徐州)。那面有些山,却不甚高。细细打听,果然有一个姓许的,是阳城人,在此地住过几时,可是现在已到江南去了。帝尧因又寻访不到,不胜怅怅,只得径向南方行去。向东南一望,只见白云茫茫,千里无际,原来此地已近海滨了。到得淮水南岸,早有阴国侯(现在安徽省定远县有阴陵城,即古阴国)前来迎接。
帝尧问起地方情形,阴侯道:“十数年前大风作乱,沿海的岛夷亦起来为患,敝国颇受蹂躏。近来早已安静了,年谷丰熟,百姓亦尚率教。不过此地逼近淮水,前年以来,淮水时常泛滥。臣与邻近诸国尽力捍御,终无效果。去岁来了一个骑鸾鸟的仙人,臣等请他设法消弭这个水患。他说,淮水之中,有一个妖怪,修炼将成,早晚就要出来。这种水患,就是那妖怪在里面作祟,没有方法可治的。臣等苦苦请他降伏妖怪,他说这是天意,不能挽回。此刻它修炼尚未成功,所以虽则为患,尚不算厉害;将来着实要厉害呢!淮水上下、千里之内,恐怕民不得安居。直待五十年之后,始有大圣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