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闻到了八卦的味道,又坐回车里:「你和我老大的老大DNA对上了?」
江南翻了个白眼:「医生的建议是,你最好多吃点核桃。」
姜北却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你是说,上户口如果不能提供出生证明,就需要提供亲子鑑定报告?」
江南点点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几个走失儿童被领养了都没人发现他们是被诱拐的,按常理,领养人领养了孩子后,一般会把他们纳入户口,我问了工作人员,即使是收养的孩子入户口,也需要做亲子鑑定证明被领养人与领养人之间非亲生关係,既然如此,为什么发现不了,难道资料库里匹配不到与他们吻合度高的DNA,所以才没找到亲人?」
姜北很快抓住了关键:「还有一种可能,领养人根本没有给这些孩子上户口。」
若真如此,他们领养孩子还有何意义?不上户口就上不了学,甚至很多交通工具都不能坐,难道他们就把孩子养家里玩儿?
此话一出,林安想起那几个打不通电话的领养人,即使车里开着暖气,也无端有些发冷。
刚开始他还庆幸孩子是被人领养了,现在想来,庆幸个屁,户口都不愿意给人上的养父母,会是什么好东西?
「不行,我得再去审审邱宗傅。」
「没用的,」姜北刚交完两百块钱罚款,心情不是很美丽,疲惫地掐了掐眉心,「领养人给不给孩子上户口,不关邱宗傅的事,他需要做的是审核领养人的资料,看符不符合要求,剩下的与他无关。」
林安再次坐回车里,顺带「艹」了声:「那意思就是,哪怕这件事明摆着有猫腻,只要没有人愿意出来指认,我们就没办法?那些孩子就能当是被正常领养走的?」
「你想多了,」江南笑起来,「不会有人出来指认的,首先,高建春已经死了,其次,你们没有想过为什么邱宗傅要铤而走险用领养的方式把孩子送出去吗?明明暗箱操作才最能掩人耳目。」
众人同时沉默,做出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比起在座的刑警,江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閒得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在在座的人忙着与嫌疑人斗智斗勇、或者四处奔走收集证据时,他的思维已经跑到外太空了。
「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断,你们捡着听就好——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整起儿童拐卖案中,除去受害者,还有三个参与者,分别是高建春、邱宗傅、以及领养人,这三个参与者的『职责』一目了然,其中邱宗傅的风险是最大的,因为他不仅负责收儿童,还负责『销售』儿童,一旦被发现,他的性质比高建春还恶劣。」
江南顿了顿,又说:
「想要降低风险,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暗箱操作,而是让这件事『合理化』,邱宗傅得斩断与高建春的联繫,至少不能让你们从资金流水上发现他和高建春有金钱来往;又得斩断与领养人的联繫,这里他采用了合理领养的方式,如此一来,你们不能从手续上查出他有什么问题,况且孩子一旦被领养,之后发生的事也跟他无关了,其实就是推卸责任。至于效果嘛,大家都看到了,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邱宗傅收留了被拐儿童,但也仅限于收留,顶多关个两三年就能出来了,因为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贩卖儿童,也就是证据不足,对于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子,连起诉都无门。」
车里再次陷入安静,大家都在思考这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言论。
这时一直没吭过声的杨朝突然道:「为什么说只有三个参与者,而不是四个?」
这下就连江南也转过头去好奇地看着他。
杨朝解释道:「你们一直在说领养手续是对的,我老早就想问了,为什么会觉得是对的?正规的领养流程,是先由领养人提供所需资料,福利院方也要提供被领养人的捡拾经过证明,这个证明是由派出所开具的,所有资料审核通过后才能取得收养证,再谈上户口的事。」
「邱宗傅交代了,他『捡』到儿童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捡拾证明是确定孩子有人要领养后才临时去开的,这玩意儿能随便开吗?不都要先证实再开吗?」
姜北:「你的意思是?」
「嗐,说句不好听的,反正基层那点事大家都懂,每天抓扒手抓小流氓就有够忙的,对于一些需要开具的书面证明,难免会一时走神出现失误,」杨朝道,「但要不是失误而是故意给邱宗傅放水呢?所以我们不能把开具捡拾证明的人排除在外。」
这么一捋,看来看似完备的领养手续后面还有很多值得深敲的地方。
林安越听越懵:「不是,咋又扯上同行了?越扯越远。」
姜北没理他,倒被「同行」两个字戳到了神经,忽然想起之前林晓来市局报警,高建春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的事。
「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还算有可取之处,那就按这个方向来吧,杨朝查一下是谁给邱宗傅开具的捡拾证明,林安继续联繫领养人。邱宗傅属于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所以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性,更不能让事情发展成证据不足,证据不足的后果,江南已经给你们生动演示了。」
江南:「?」
姜北伸手替他顺了被空调风吹得翘起的黑髮,说:「这位就是因为证据不足溜出来的,外边好玩吗?」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