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隆的谨慎是对的。
就在那名蒙古王公神秘失踪的第三日, 干隆便再度遭遇了刺客。在事情败露之后, 那名蒙古王公意图通过刺杀干隆製造混乱的手段逃出生天,被干隆早早安排好的一队火器营士兵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只留下两三名俘虏。
又过了五日,负责看守城门的士兵将乔装打扮意图偷溜出去的蒙古王公给捉了回来,彼时,那名蒙古王公灰头土脸,早已不復来时的风光模样。他满眼都是血丝,显然已经有好几日不曾睡过好觉,身边也只剩下了两名亲兵。
在被干隆问到为何要谋逆时,那名昔日的蒙古王公闭上了双眼,一副拒不配合的样子:「成王败寇而已,别的无可奉告!你将满蒙一家亲挂在嘴边,可实际上,你又何曾将我蒙古儿郎当做是自己人?我部落想要跟你交易那新型火器,你不肯给;想要与你联姻,你依旧不肯给个准话。你这样,凭什么得到我们的效忠!你以为,各个部落之中,只有我不服你吗?错,不服你的人很多,只是唯有我敢表现出来罢了!」
说到最后,那名蒙古王公几乎是恶狠狠地瞪着干隆。
「你要什么,朕就得给什么?你以为你是谁?!!!」干隆抬脚就是一踹,将那名不可一世的蒙古王公踹翻在地。他这人向来吃软不吃硬,若是好声好气儿地与他交流沟通,他兴许还愿意考虑考虑,可若是有人逼着他做什么,反倒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原本这火器卖与不卖,尚在模棱两可之间,如今看来竟是不必了,省得他前脚刚将火器卖给蒙古王公,后头就有那包藏祸心之人来攻打自己;还有那遣公主和亲之事,看起来也没有太大必要了。将公主嫁给蒙古王公,本是一种上位者的恩典,而不是一种义务。
如今,有的蒙古王公倒好,竟将这恩典当成了理所当然。
干隆觉得,是时候收回这份恩典了。他得让底下的蒙古王公们明白,他愿意给的,他们得感激涕零的受着,他不愿意给的,他们就甭想肖想!
……
那名蒙古王公很快便被收监问罪,不日后便将被斩首。干隆没有让他的亲属继位,而是调派了一名将军去接手那名蒙古王公的势力。
出了这样的大事,此次的木兰秋狩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
干隆到底还是因那罪人之话,而对其余蒙古王公的忠心产生了些许怀疑,在与他们交流之时,态度也比起初强硬不少。在得知此事后,其余安安分分的蒙古王公们真是将那个害人精给恨到了骨子里,面对干隆的质疑,他们只能加倍努力地向干隆表忠心,以此来证明他们跟那个害人精不是一路人。
在其余蒙古王公们的一致努力之下,干隆这才「回心转意」,相信了他们的忠心,与他们之间的关係开始趋于和缓,并当众表示,那罪人虽然曾发话说不服他的蒙古王公们不在少数,但干隆本人相信那只是罪人们临死前的挑拨离间之语,他不会放在心里。余下的蒙古王公们也是鬆了口气,自此之后,对待干隆的态度愈发小心谨慎。
出于培养继承人的角度考虑,干隆事后还将他与蒙古王公们之间关係的微妙变化出成了考题,让上书房的阿哥以及重臣之子们来回答,五阿哥虽然早已从上书房中「毕业」,但由于他尚在养伤,无事可做,便也得到了一份来自干隆的考题。
不得不说,五阿哥看待问题,是最为透彻的,他一眼就看出干隆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听信逆臣的话怀疑其余那些蒙古王公,这并不是干隆不多疑,而是干隆有逆反心理。因他对那名逆臣深恶痛绝,凡是从那名逆臣口中说出来的话,可信度在他心中都要打个折扣。那逆臣若是帮着其余蒙古王公说好话,指不定干隆还要怀疑一下他们是不是有所勾连,但那逆臣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人都给拖下水的行径,反倒让干隆相信了其余人的「清白」,认为逆臣是有意要挑拨离间。
但与此同时,要说干隆有多么信任这些蒙古王公,那也是没有的。自始至终,干隆只给予了他们有保留的信任。干隆在事发之后的种种表现,与其说是在怀疑其余的蒙古王公,不如说是对他们的警告和敲打。
正是因此,在其余蒙古王公们给出了让干隆满意的答案之后,干隆才会这么快就调整了对他们的态度。
其他的阿哥们,或是回答要对蒙古王公们保有信任,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个逆臣就寒了其他蒙古王公们的心,或是回答要对蒙古王公们保持警惕之心,今日有一个逆臣出现,来日难保其他的蒙古王公们不会成为新的逆臣。
这些回答,一个也没有说到干隆的心坎儿里。
干隆看了一圈,发现也唯有五阿哥的回答最符合他心意,也最贴合他的心思。只是,一想到五阿哥那腿脚,干隆便不由有些唏嘘。若是五阿哥好好儿的,便是他心中储君的最好人选,可惜不良于行这一条便能直接断绝五阿哥继承大统的希望。
除了五阿哥之外,十二阿哥的答案也让干隆觉得还算凑合。虽说十二阿哥的答案没有五阿哥的答案那么让干隆感到惊艷,可也比包括八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在内的其余几名阿哥的答案更合他的心意。这么看来,若是着力培养十二阿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干隆思忖片刻后,又开始回忆起重臣之子们的答案来。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