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页

他道:「地动和山洪,不仅刚收上来的小麦,就是地里还没收的水稻只怕也受灾严重。需要的物资不少,尤其是粮食,所以我希望从民间募集一些。」

这两年北海县发展迅速,赚的钱粮都不少,民间不能肯定家家有余粮了,但肯定有的不少。

白善道:「这事我不好出面,公主和你是最好的人选。」

这两年北海县的育善堂和带有公益性质的织造坊都是明达公主在经营。

明达略一思索就应下了,然后笑问,「那白县令也该做个表率啊。」

白善微微一笑,「做,我愿意捐一千石粮食。」

明达挑眉,颔首道:「好,我记下了,那我们也捐一千石。」

白善就起身,「殷或说了,给他也记一千石,剩下的事就託付给你们了。」

他往外走了两步,扭头看了他闺女一眼,转身将桌子上盖的奶酪拿在手里,「最近多雨,北海县这边也要谨防山洪,所以我要下乡巡视,大姐儿也一併拜託你们了。」

白景行和白若瑜小朋友就眼巴巴的看着白善把装着奶酪的碗拿走,真是一点儿机会也不留给他们啊。

第3213章 救治

这两年因为新稻种和新麦种在北海县的推广,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很多,粮价直接刷的一下降了下来。

又因为龙池码头,北海县里涌进了许多商旅,大家赚钱的机会也多了,于是不少人家都舍不得将粮食低价卖出去。

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生活水平提升,以前半年吃干,半年吃稀的人家可以全年吃干;需要混着糠吃的贫苦人家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甚至因为北海县提倡养猪养鸡,大家肉蛋都比以前吃得多了。

日子好过,明达才贴出公告,要为长寿县募集善款,可以接受钱、粮食、衣物,甚至木材一类的物资时,城里不少人都拎着粮袋去捐献了。

平民百姓,不舍的捐钱,但捐一些粮食还是做得到的,有的人家捐个两三升,有的人家捐两三袋……

因为此事是公主主持,路过此地的商旅也跑来凑热闹捐献一些钱粮。

路过的商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本地的乡绅富商了。

其中以宋家捐的最多,赵家次之。

两家不仅捐钱,还捐粮食,布匹,还把家里不穿的衣裳收拾出来捐了,育善堂可谓收穫颇丰。

明达让人将收到的物资都细细记录下来,谁捐了多少,哪怕只是一升米,这里都细细地记下来捐献者的名字。

明达核对完帐目没问题便让人装车,和白二郎:「你亲自送去长寿县吧。」

白二郎惊讶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

「对呀,」明达道:「白善是县令,他离不开,殷或身体不好,你不去谁去?」

「这批物资不少,虽然我觉得他们不敢贪了我送去的东西,但这世上的东西从不绝对,我还是不考验他们的人性了,」明达将帐本放在他手上,微微一笑道:「这个就拜託你了。」

白二郎只能捧住帐本,「行吧。」

除北海县外,其他县也有人往长寿县去帮忙,更不要说青州城了。

刺史府从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就动起来了,郭刺史焦心得眉头都长痘了,他心很痛,非常的痛,「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再有三个月我就要离任了……」

「药材和粮食都准备好了吗?」郭刺史抹了一把脸,勉强打起精神来,「赶紧清点,明日我带过去。」

「大人,长寿县现在还在下雨,时不时的发生山洪,甚是危险……」

郭刺史摇手道:「这么多人难道还保护不了本府吗?明日一早就出发。」

他已经得了确切的消息,京中有意将他调回去,他这五年功绩不小,回去就算不升官,至少也平级。

但京官和地方官是不一样的,回去他才能往前一步。

此时不能出事,地动和山洪,死伤这么多人,要是处理得不好,别说回京,只怕连官帽都保不住,但要是处理好了……

郭刺史打了一个抖,连忙问道:「医署那边问清楚了吗,周大人真过去了?」

「过了,昨天中午就带着人快马去了。」

长寿县地动的消息也是昨天中午传来,看来她一收到消息便赶去了。

郭刺史嘆息一声,挥手让人退下,「好好准备。」

周满已经带着人赶在夜幕前到了震中,这里最为严重,房屋倒塌,连山都塌了一小半。

地动是天快亮时发生的,当时已有人起身,但并不多,因为这两天长寿县都在下雨,下雨天庄稼人没活儿干,所以大家早上习惯多睡一会儿。

谁知道就那么一会儿,地动了。

不少房屋直接倒塌,结果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因为连日下雨,地动直接引发山洪,山上的水混杂着泥土冲刷出来,本来在地动中倖存下来的人又伤亡不小。

周满到的时候,空旷的地方和田野里到处是痛哭的声音,不远处的村庄里亮着火把,大家正在连夜救人。

周满只看了一眼便吩咐跟随来的士兵和护卫,「把帐篷支起来,夜里可能会下雨,病人不能再淋雨,起锅烧水。」

「是。」

众人忙碌起来,周满抓住一个明显是管事的人,「你们里正呢,让他来见我。」

「里正,」对方麻木的道:「里正被埋土里了,还没挖出来。」

农家小福女(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