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刘尚书旁边的杨和书就躬身笑道:「陛下,周大人自回京后便一直忙于政务,今日难得偷得半日閒,她素来只参加大朝会,不知道小朝会召见也是情有可原,何况,她还是外放官。」
外放官回京不用点卯也是规矩。
周满老实的跪着。
刑部左侍郎道:「我记得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这可不是外放官。」
他道:「周大人平时在青州也就算了,管不到崇文馆编撰的事,好容易回一趟京城,怎么也要打理一下崇文馆的政务吧?」
周满诚实的道:「陛下,崇文馆修撰医书的事臣从不敢懈怠的,今年的稿子都已经上交。」
萧院正立即道:「不错,崇文馆已经将稿子交到我们太医院,由太医们共审,没有问题便可印刷,今年周大人已经上交有两册,上册医书已经印刷出来给学生们用了。」
皇帝本来就不是很生气,因为周满的确是他临时叫来的,于是抬手道:「平身吧,坐下听一听,一会儿要谈地方医署改制之事。」
太子突然道:「父皇,周大人是外放归京,没有约束,下次小朝会再想找她还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呢,太过费事,不如下令让她每日进宫小朝会议政,倒省了不少人力。」
周满:……
皇帝点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场下令。
周满只能低头应下,然后起身走到杨和书旁边的席位上盘腿坐下。
老唐大人和刘尚书勾了勾嘴角,对此事并没有意见。
李尚书看了周满一眼,欲言又止,皇帝已经道:「继续吧,说到哪儿了?」
老唐大人道:「盐运司进江南,改变製盐之措的事。」
周满眉头便是一跳,垂下眼眸老实的听着,心里却不由冒出刚才古忠说的话。
问政吗?
她当官好多年了,但大朝会上她基本不参与其他政务,除非皇帝点名问到,不然除了医药的事外,她基本不开口。
因为她知道,对于女子参政,朝中是有不少人有意见的,她之所以能安稳站在大朝会上,就是因为不涉及到医药之事,她基本不主动开口。
周满习惯性的听他们议政,她就坐在位置上一边听着,一边走神思索。
她知道太子的意思,明为训她,实际上却是让她进了小朝会。
皇帝的小朝会可不是谁都能进的,就连萧院正,十次里也有三四次是不在列的。
这是让她也参与别的政事?
不知道白善知道后什么感觉,嘿嘿嘿,她好似又先他一步了呢。
正胡思乱想,周满听到皇帝说起了地方医署改制之事,她立即端正坐好,抬起头来看向斜对面的萧院正和罗大人。
第3202章 议政
地方医署改制,周满不是第一次说这事儿了,萧院正和罗大人也时不时的在朝中提起,但因为各种原因,此事一直被搁浅。
此时再提起,或许是大家都收到了消息,知道皇帝那边已经应承周满,所以今天的小朝会进行得还算顺利,反对的人不多,只是对地方医署的职权有异议。
周满与他们谈论了许久,到最后也没能定下所有的异议。
皇帝看了一眼沙漏,古忠瞬间明白,上前道:「陛下,时辰不早了,您看是不是先用午食?中书省那边送来了不少摺子,都等着您批覆呢。」
皇帝点了点头,暂时退朝,有事明天再商量。
众臣退下,周满刚出门便被刘尚书叫住,他笑眯眯的道:「周大人,秋收已经结束,秋粮晒干入库,此时正是交秋税的时候,您看我们何时交易新稻种合适?」
周满道:「随时都可以。」
她看了眼刘尚书身后的杨和书,微微一笑道:「不过下官职田的稻种还好说,陇州和绵州那头,还需户部派人去称重和押运。」
杨和书道:「陇州的新稻种会运输进京,罗江县的则入库绵州,我会派官员去称重分派,那边……」
「我二哥和三哥皆在家中,我会给他们写信,到时候大人只管上门。」
杨和书就对刘尚书点了点头。
三人结伴往宫门去,出了宫门,刘尚书便和周满笑道:「周大人,恭喜了。」
周满愣了一下后拱手道:「皆是为国办事。」
刘尚书笑了笑,对杨和书点了点头后便去户部工作。
周满好奇的看杨和书,「杨学兄不去户部吗?」
杨和书摇头,「我与你同行,下午要去莆村看看你们的新稻种,你家派谁与我同去?」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大哥和立重吧。」
她忍不住一笑,「你们也太急了些,稻种留在那里又不会跑。」
「事关民生,不敢怠慢,」杨和书冲后面招了招手,万田和大吉牵着马上来,俩人上马,一起溜溜达达的往皇城外去。
杨和书道:「你进了小朝会,以后说话行事要更谨慎些,今日你就做得很好。」
周满呼出一口气,「我还以为你要骂我呢。」
杨和书便一笑道:「我骂你做什么,你是外放官回京,睡懒觉是人之常情,宫里又没有提前让你准备小朝会?不过你能这么快认错倒是出乎我意料,做得不错。」
周满道:「毕竟让这么多人找,我若是不认错,难道让那些内侍担责吗?」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