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大人皱眉道:「商人逐利,低价不过是一时的假象,将来他们掌握了盐路,只怕祸端不比现在的江南盐政差多少。」
刘尚书却摇头道:「不然,我们只要掌握了盐场,他们就翻不出天去。」
老唐大人依旧严肃着脸摇头,「不行,利润过大,到时候官商勾结,只怕百姓要求告无门了。」
李尚书皱眉,「陛下圣明,又有御史台在,这种事怎会泛滥?」
老唐大人就瞥了他一眼没说话,有些话当着皇帝的面不好说出口,见李尚书坚持,他便梗着脖子道:「纵观史书便知。」
李尚书正要拉着他好好的问一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一直沉默的皇帝忙道:「行了,行了,朕知道,帝王未必圣明,昏君奸臣也不是不会在大晋出现,唐卿的顾虑不无道理,」
皇帝拦住要吵架的俩人,顿了一下后又对老唐大人道:「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魏知点头,和众人道:「臣和刘尚书算过一笔帐,若是发盐引给客商,由他们运营官盐售卖,每斗盐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五文,加上白善的晒盐法,两相结合,盐价可下降至五十文一斗。」
与会的大臣们眉头跳了跳,总算知道江南一派的官员和世家为什么要和魏知太子死磕了。
现在世面上的官盐基本上都是一百文到一百一十文一斗不等,这一改革,相当于把官盐一半还多的利润拿去了。
官盐改制,价格压到售价五十文一斗,那盐场和卖盐的人还能赚多少?
赵尚书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问道:「那盐税呢?」
魏知道:「盐税从盐场中征收。」
和现在一样,官盐出场盐场就要交税了,他们只把关好盐场就好。
赵尚书道:「售价如此低廉,盈利更少,我们还能收到多少盐税?」
皇帝道:「朕现在也收不到多少盐税。」
他道:「盐关乎民生,自朕登基以来,本就是要轻徭薄赋,所以这盐税征与不征朕都不太在意。」
大臣们沉默。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后道:「但是朕不征税,盐价就必须平抑下来,除了成本外,官盐不该赚钱,不然赚的钱肥了谁的药包?」
就好比现在,盐价那么高,但他却收到盐税。百姓一边要吃高价盐,他这个皇帝还财政空虚,想想就不开心。
所以皇帝就两个条件,「若要收税,那税收必须切实的进入国库;不收税朕也能接受,那盐价中的税收部分就必须得砍去,让百姓得以实惠。」
魏知直接道:「收税!」
他道:「将税收固定下来,将来除非战时,不然盐税不能上浮,就是上浮也有范围。」
皇帝眉头跳了又跳,他觉得魏知此举就是在防止他之后出现昏君加税官盐。
皇帝忍了忍,没说话。
魏知继续道:「所以臣才提议放开官盐市场,由商人运输售卖,朝廷可限定盐价范围,在边关和缺盐地区设立官仓,若有商人囤积居奇,由官府平价售盐、抑制盐价,除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设定盐场专卖……」
魏知顿了顿后道:「现在青州北海县不就是盐场专卖吗?若是交给商人,那就是他们上门购买……」
几位大人低声讨论起来,一直沉默的孔祭酒扯着鬍子问道:「製盐的成本还能再下降吗?」
魏大人立即道:「我认为还可以,这也是我提议商卖的原因之一,不涉及买卖,盐场可以有更多的经历去研究降低製盐成本。」
孔祭酒翻了翻魏大人的摺子,发现上面的数据还是去年太子从青州拿回来的,都过去一年了,以他对白善几个学生的了解,不可能没变化。
于是合上摺子道:「可以去信问一问白善现在製盐的成本。」
他道:「五十文一斗,说真的,这个盐价还是高了。」
众人:……
连皇帝都看向孔祭酒。
孔祭酒幽幽地道:「陛下,如今只青州一州便能代替整个江南的盐场,若是晒盐法广为流传,各地有盐滷的地方都可以试验此製盐法,您想想到时候市面上有多少盐?」
皇帝微微瞪眼。
孔祭酒道:「盐是关乎民生,但也和其他的商品一样,多了便价贱,但又和别的商品不一样,尤其靠海的地方,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
孔祭酒抬起双眼,烁烁有神的看向皇帝,「陛下,既然要平抑盐价,那就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才好。」
皇帝摸了摸下巴,兴奋的扭头看向魏知。
魏知迟疑了一下后点头道:「臣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是陛下,盐税……」
他看向刘尚书。
刘尚书沉默着没说话,半晌去看皇帝。
第3152章 保护
皇帝就大手一挥道:「民富便是国富。」
他想得很开,「百姓有钱,遇灾遇祸时就算国库一时不凑手,他们也可自救,和钱放在国库中,再由朕用于百姓是一样的效果,所以不必在意盐价过低,大不了朕不收这个盐税便是了。」
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怎么说呢?
纷纷跪下行礼道:「陛下英明。」
孔祭酒微微抬头看向斜对面的太子,见他脸上并无不满,心中微微点头,对他更满意了一些。
算起来,白善也是太子的伴读,盐政改革也是他最先同意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