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麦子多,稻谷少。

周家人多,地方大,老周头直接在厨房里烧了炭,让老二编了一个长长宽宽的竹床,架在上面,火炭则放在底下烘。

把稻谷倒在上面,用炭火小心的烘一晚上,再注意翻动,那些稻谷便慢慢干了。

虽然它们带了芽,但老周头一点儿也不嫌弃,烘干以后去壳,这段时间家里煮粥做饭都是用的这些米。

虽然满宝觉得不好吃,少了很多味道,但周家上下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而麦子也放在上面烘,若来不及烘的,就磨成粉。

因为麦子是湿的,带着壳磨出来的粉可算不上好看,但家里人也不在意,直接把磨出来的粉放在竹床上烘,小心的烘干收起来,以后做成面片汤,或是直接烙饼或做馒头都行。

虽然味道可能不是很好,但至少它能保存下去了不是。

大亮还好奇的来参观了一下他们的竹床,并花钱和周二郎定了一张。

但也没能给他们家挽回多少损失,因为他们家人少,用火来烘,得时刻有人盯着。

要忙地里的活儿,还要盯着家里的火,晚上有可能还要熬夜,大亮一家就是四口人,根本挨不住。

最后大部分粮食还是因为没能及时烘干,晾晒而变成这样黑得散发出霉味的食物。

傅县令伸手一搓,张开手一看,黑乎乎的。近前一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傅县令沉吟着没说话。

跟着他过来的主簿连忙道:「大人,我们去下一家看看吧。」

傅县令看了他一眼,问周大亮,「你家今年种了多少亩的麦子,多少亩的水稻,有多少被淹了,可种了豆子?」

周大亮一一回答。

傅县令点头,让师爷记下他的情况,又带着人去了另外两家看了一下,那两家同样是在院子里晾晒粮食,可以说,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在院子里晾晒发霉发黑的粮食。

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也就这两天的太阳好点儿,若不赶紧晒干,怕后头还会下雨。」

第215章 幸运

如果只有周大亮一家这么干,里长即便不记恨他,对他也不会有好感,若是只有房塌的三家那么干,里长最多是把怒气分薄一点儿,可如果村里大部分,甚至是全部人家都这么干。

他觉得不对的事也变成对了。

傅县令自己都觉得这是正常的,毕竟天气的确是这两天才彻底晴朗下来的。

里长见傅县令都习以为常的样子,他内心深处便也觉得这事是正常的。

他鬆了一口气,再去看各家各户院子里晒的霉稻谷时也不由嘆了一口气。

他家情况还好,没有受潮发霉的稻谷和麦子,可亲戚中有这样情况的却不少,乡里乡亲的,他又还是里长,也很愁啊。

傅县令比他更愁,额头上的皱纹都快要能夹死蚊子了,惹得满宝看了又看。

白老爷也来了,毕竟是县令驾临,作为七里村的一员,他当然要来迎接,所以跟着他走了一路,自然也看到了村民们的情况。

七里村并不大,总共就六十来户,便是走了二十来家,也不过个把时辰过去而已,正巧已到午时,太阳越发毒辣,里长看了一眼太阳便看向白老爷。

走在傅县令身边的白老爷便笑道:「傅大人,您一路辛劳,不如到舍下休息片刻,喝些水,待午时这最毒辣的太阳过去了再出来查询。」

他嘆气道:「今年的天气也不知是怎么了,前段时间暴雨连绵,这两日气温却渐渐高涨起来,看着比往年还要热,有人下地补肥,差点中暑晕倒了。」

傅县令便也眯着眼看了一眼晴空万里,连丝云都不飘的天空,嘆息着点头。

一转头看见躲在周大郎身后的两个孩子,便笑着招手,「才刚看见你们忘了问了,你们两个的家在哪里?」

满宝和白善宝干了这么一件大事,对着县令便有些许的心虚,俩人本来自觉躲得好好的,一被招呼便有些傻眼。

满宝下意识牵住白善宝的手,俩小孩的小手打招呼一样的动了动,然后就齐齐上前行礼。

满宝回身指着村口的位置道:「回县令大人,我家就在那儿,刚才你还进去看过了呢。」

刚才老周家也晒霉掉的稻谷了,虽然烘过一遍,但太阳这么好,当然是多晒晒更好了。

不过当时满宝心虚,所以躲在很后面看。

傅县令对那家可是记忆深刻啊,笑问,「那两栋连在一起的青砖瓦房是你家的?」

满宝狠狠地点头。

傅县令便若有所思的点头,难怪他们家肯给女孩去学堂读书呢,原来是家境富裕。

在傅县令看来,整个七里村,除了两户白家外,老周家的底子应该是最厚的,甚至比村长家还厚。

从哪儿看出来的?

当然是房子啦,那一间间的青砖瓦房,还簇新簇新的,就连今天一大早去看的里长家都没这么好。

傅县令并不知道老周家是光鲜在外而已,对老周头的印象还挺好的,也多了两分尊重。

毕竟是有本事的人,不仅生了这么多儿子,还能攒下这么厚的家底。

「你们两个跟着我一起走走,一会儿我们说说话。」他笑着看向白老爷,道:「白老爷不介意多添两个小朋友吧?」

白老爷求之不得,这里头有一个可是他侄子,连忙笑道:「欢迎至极。」

农家小福女(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