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所以我才愁呢,之前他从益州王手里抢地那么大的事也没瞒着我呀,这会儿也不知道是什么事瞒得这么严实。」
俩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忧虑起来。
杨县令对这些全然不管,他就让人守好书房,除了满宝他们三个,谁也不放进去。
而满宝他们每日加班加点,又有杨县令帮忙,总算是将帐册整理出来了,并将各种数值计算了出来。
杨县令看了他们算出来的数据,忍不住拍了一下册子,赞道:「不愧是庄先生亲自教出来的学生,你们可真行啊。」
三人都骄傲的挺了挺胸膛。
满宝还给他列了一个表,「我发现数字是变化的,而且起伏很大,所以我给列了一个表,您看看。」
杨县令接过去看,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去翻了一下白善计算出来的铁器,脸色越发沉重,「此事不能耽误了,你们赶紧把这几本册子抄一抄,我要把原件拿走。」
三人:「……这么多呢,全都要抄吗?」
杨县令就一手拍了一人的肩膀,一脸认真的道:「我相信你们。」
三人垮下肩膀,他们一点儿也不想要他的相信,真的。
算东西还有些趣味,抄东西那可真是一点儿趣味都没有。
这又是帐册,又不是什么没看过的文章,抄一遍还能赏析一下什么的。
杨县令已经坐到了桌前道:「整理出来的这些东西也要抄一份留下,剩下的我都要送进京城。」
白二郎头皮发麻,捂住肚子道:「我,我肚子有点儿疼。」
满宝就道:「我那儿有针,库房有药,你是想扎针还是想吃药。」
白二郎就把手放下了,耷拉着脑袋坐回桌后,嘟着嘴委屈道:「我两个都不想!」
杨县令见了眼中闪过笑意,对还站着的白善和满宝道:「将来难的事还有许多呢,这是最简单的,你们以为查个案子这么简单?」
俩人也坐了回去,唉声嘆气的拿出白纸来抄帐册,一边研墨一边问道:「杨大人,你是不是因为这样才不喜欢查案的?我听唐县令说,你的家世可比他还好,考官的成绩也比他好,却没有去大县,而是来了我们这个下县。」
杨和书一边抄着手上的册子一边笑道:「我不喜欢人心勾结的斗争,上县一般都是郭县,上有刺史节度使,运气不好,说不定还有藩王,每日一睁眼便有数不尽的事情在等着你,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翰林院里,何必外放?」
他道:「我外放便是想看一看民生,我和唐大人志向不一样,他是想像老唐大人一样愿天下没有冤案,我却是想着粮丰仓满,天下百姓食能裹腹,衣能暖身就好。」
满宝忍不住拍掌,乐道:「这个志向好,倒与我的差不多,嗯,当然,唐大人的也好。」
第896章 美色
杨和书忍不住抬头笑了笑,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他们三个的原因了,因为志向总有相和之处,而志向相似之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差不多的。
四人一边热闹的说着话一边抄着帐册。
他们还是挑着自己整理过的帐册来抄,因为看过和研究过一遍,多少有些记忆,像白善和满宝这样记性好的,更是一眼过去便能记下内容,然后就闷头写,因此速度可比之前又整理,又计算的可快太多了,而且还不太费脑子。
于是书房热闹起来,三人叽叽喳喳的互相说话,还要拉着还在研究他们做好的帐册的杨县令。
这倒难不住杨县令,他一心也能两用,于是大家觉得抄帐册似乎也没那么无聊了。
抄的速度要比整理的速度要快得多,唐县令派来的人刚到罗江县,他们四个就把所有册子抄了一遍。
然后杨县令就领着三个小的一起去堂厅里看热闹,哦,不,是看人演戏。
经过十四天的时间,唐县令写给岳家的信终于到了京城,难以想像他岳父一家是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最后迟迟做出了同意的决定,一边往外放出消息王夫人生病了,貌似还病得不轻;一边则派了下人南下接他们家的姑奶奶回来探亲侍疾。
因为王夫人生病后就一直念叨着最亲爱的闺女。
王家的下人紧赶慢赶的到了益州城,见过自家姑爷后才知道姑奶奶去了罗江县游玩儿,于是他们又转道罗江县接人。
当然,随行的人中多了唐县令派来的人,大家浩浩荡荡的到了罗江县,杨县令就带着三个小的一脸关切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只见唐夫人按了按眼角,挤出两滴眼泪来,问了一下她娘的情况,知道不太好,便要立即收拾东西马上启程。
崔氏连忙劝,「表姐就算要走,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有孩子呢,路上总要带足了东西,我看,今天就先收拾收拾,明天再启程。」
杨和书也道:「是呀嫂子,大郎还小,现在春寒乍暖,这样忽冷忽热的很容易生病,不如让满宝帮着参考参考,我们买些药备用着,再把衣食做好,总要让嫂子和侄子平平安安的到京城。」
唐夫人抬眼看了他一下,点头。
杨和书大鬆一口气的模样,转头和崔氏温和的笑道:「家里先不必忙,你和满宝去药铺里准备些药给嫂子带上,我这就让人启程,沿路定好客栈,安排好饮食,心中再急,路上也要不急不缓,这才不委屈了嫂子和侄子。」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