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善却道:「我觉得挺好的,很刺激,很自在。」
俩人一时相持不下,满宝不知道谁的意见更重要些,于是等唐县令梳洗好过来,满宝就问他,「唐大人,你说骑马好还是坐车好?」
唐县令眨眨眼,看向杨县令,见他正含笑而坐,没有为他解惑的意思,目光便扫过一旁也巴巴看着他的白善和白二郎,心里隐隐有了猜测,于是对满宝咧嘴一笑道:「自然是骑马好了。」
他在桌子边坐下,问道:「你觉得坐车颠簸吗?」
满宝点头。
「那就对了,骑马骑得好那就是如履平地,没有马车的那种颠簸,而且骑马比坐车速度快,也比坐车自在,自然是骑马更好了。」
杨县令笑得茶碗都打抖了,他强忍住笑意放下茶碗,对唐县令道:「行了,你还不饿吗,给你准备了吃的。」
说着,下人端了两盘菜和一碗麵上来,崔氏不好意思的笑:「有些简陋,表姐夫不介意才好。」
「弟妹太客气了,」唐县令笑道:「我在家也吃不着这么好的,你表姐能给我一碗麵就不错了。」
这边满宝已经确定要学骑马了,还小声劝了白二郎一句,一抬头听见他们各论各的叫法,觉得很神奇,「你们四家都是亲戚吗?」
唐县令只是笑笑便低头吃麵,杨县令却很细心的给她解惑,「算也不算吧,世家之间互相联姻,几乎每家都有亲戚关係在,真一一论下来,那不知要论几天,所以我们只照着自己最亲近的来叫就好。」
杨县令为什么记不起崔氏和唐夫人是表姐妹?因为表的实在有点儿远。
崔氏的祖母和唐夫人王氏的外祖母同出自卢氏,算是堂姐妹。
而这还算是简单的亲戚关係,真要把家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给算上,算来算去,说不定还能算出杨和书和崔氏差着辈分呢。
庄先生现在还没教他们氏族谱,但她偶尔听白善提起过一些,愣了一下后便点头,觉得他们世家的亲戚比他们老周家的还多,比他们七里村的叫法还要复杂。
唐县令吃麵,满宝和白善白二郎便撑着下巴在一旁眼巴巴的盯着,崔氏觉得这样不好,便问三人要不要去花园里玩一玩消食。
三人一起摇头,盯着唐县令道:「我们等唐县令吃饭。」
杨县令就笑道:「让他们等着吧,他们出去了也心不宁。」
崔氏便笑问,「我看出来了,他们是有事找表姐夫吗?」
杨县令点了点头,却没有解释是什么事,只道:「虽他们去吧,对了,你午睡时间到了吧,你先去休息吧。」
这也是杨县令午休的时间,但见他没有动弹的意思,崔氏顿了一下便告辞离开,唐县令和满宝几个连忙回礼目送她离开。
唐县令吃东西很快,吃完以后擦了擦嘴巴便道:「走吧,我们去书房。」
第890章 整理
唐县令翻了翻包袱里的东西,他没去看那些帐本和信件,而是拿着那几张官衙的契书看。
满宝三个目光炯炯的盯着他,就等着他解惑。
唐县令看了眼杨县令,杨县令微微颔首,唐县令这才点了手中的纸道:「这是山契,知道什么是山契吗?」
满宝道:「顾名思义,就是山的地契呗。」
唐县令顿了一下后点头道:「没错,但这山契是留存在衙门的那部分,」他指着右下角一个小小的符号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三人一起摇头。
「这是山中有铁矿的意思。」
杨县令也点头,「应该是后发现的,白县令在此做记号,应该是想把山赎回来,由朝廷来开矿。」
「据我《大晋律令》,除朝廷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开矿,私人名下的产业有矿,也应该上报朝廷,由衙门颁下许采的文书,双方同开,我刚才翻了一下,没看到有这类文书的存根。」
唐县令这才去翻其他的东西,越看心越沉,他将册子转交给杨县令看,这才去打开那些信件。
满宝和白善立即凑上去同看。
唐县令看了他们一眼倒是没有阻拦。
信足有十九封,来往的人身份却各异,有朝中的大臣,也有宗室子,甚至还有些大商人。
唐县令全都细细看过,见一旁三人都炯炯有神的看着他,他便将手中看过的信一递,三人立即接过看。
唐县令摇了摇头,和杨县令一起整理起这些册子来。
东西这么多,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他们只能大致的翻一遍,然后仔细看前面的,分出这本是益州王勾连的名册,这本是益州王贪墨河工的帐册,而这本则是采下来的铁矿帐册,那一本是他购买粮食的册子……
他们才将这些分出来,那边三个孩子也把十九封信细细的看过了一遍,还拿了白纸出来列了不少的东西,将通信人,通信的主要内容提炼了出来,让人一眼就看明白。
白二郎将这些纸直接贴在信的背面,这样他们便知道哪封信主要讲的是什么。
唐县令看着心中一动,立即把桌子上摆好了的帐本往他们跟前一放,笑道:「来来来,我教你们看帐册,知道这些是什么?」
三人刚看完信,还在震惊于信上的内容,一脸懵的摇头。
唐县令就笑得像村子里哄他们帮忙捆木柴的老太太,声音轻柔的道:「没关係,我教你们呀。」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