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种种,小和尚嬉笑怒骂都不算个错,真正翻了戒条才是要挨打受罚的,不可轻易枉纵,而这方面,对小和尚还算宽鬆,孩子小,总要慢慢教嘛!
或许是因为少了竞争,每个人好似都有更长的时间去慢慢接受寺庙之中的一切规矩,再加上小和尚都是从小就在寺庙之中的,竟是没人对这里的制度感觉到奇怪。
唯有纪墨,必须要把所有的规矩牢记在心,仔细践行才能保证自己不会不经意间犯错,被纠察抓到处罚。
总的来说,还是可以适应的。
当和尚的生活就像是寄宿制学校一样,每天做什么几乎都有一个时间表,大体不错,这一天就算是过去了。
而这个时间表上一些事务的排序也是轮换制的,比如撞钟,就是小和尚轮流来的,这种枯燥的生活之中少有的乐趣,也许是从钟声的间隔规律来听出是哪个小和尚的手笔。
「咣」,嗯,还行,比较沉稳。
「咣——咣」,凑合,估计是打滑了。
「咣——咣——咣」,这是哪个急脾气的在赶着跑呢?
「咣——」,这不规律的间隔,别是把自己摔了吧。
因为撞钟而把自己震哭的,等到走过钟楼下头,似还能听到那「哇」的哭声,让经过的和尚都不由得会心一笑,这哭声,可比钟声响亮了。
纪墨一直觉得这寺庙小,是因为曾经见过很多大佛寺是怎样的,可放在这个地区来说,这一处寺庙实在算不得小了,附近的百姓过来拜佛的,看到那长长的台阶,都要心生敬畏,虔诚地走上去,不说一步一磕头,却也是不敢怠慢。
到了寺门前,拽拽衣角,整整衣服,放下那挽起的裤脚袖子,方才进门去烧香叩拜。
寺庙的主要财源是附近一片归属于寺庙的土地,不用上税,产出多少都是自己的,再有周围一些富户的供奉,点个长明灯,做做法事之类的,再有直接捐钱给寺庙的。
百姓的那点儿钱财,并不被寺庙放在敛财目标里,他们进庙烧香,那香烛都是不收钱的。
而老百姓质朴,香烛不收钱,不意味着他们就什么都不给了,送上来一些菜啊衣服啊,还有自家做的鞋子,都算是心意了。
因为每次来都要送上点儿东西的缘故,哪怕寺庙天天开门,来烧香的老百姓也不多,香烛的用度算不得奢靡。
寺庙的支出相对就比较简单,一方面是衣食住行上的,房屋修缮可以算作大头,却也不是每年都有的,衣服都是普通的僧衣,也不是年年换新,吃的东西,附近地里种的菜都是不要钱的,粮食也是属于寺庙的地里种出来的,同样不花钱。
出门在外,和尚出门岂有不化缘的道理,放到纪墨所在的这个寺庙来说,他们外出化缘就是找那些富户打打秋风,过去给人家讲讲经,问候两句,就有钱财了,拿钱买饭不香吗?哪里还用四处借饭吃。
不过这样做,难免有几分念了歪经,只没人追究罢了。
再说到法事上,一些法事必须的器具,也是一项支出,再有就是购买一些经书典籍,与时俱进。
说到这件事上,纪墨以前真的是从来不知道,寺庙里的经书竟然是可以白送的。
当然,这部分白送的经书局限在外人供奉到寺庙之中的经书,真正的那些孤本珍本之类,哪怕是寺庙自己手抄的,也不会白送出去,顶多是给一些关係好的富户送两本,意思意思。
这样扳着手指头算一算,就知道为何统治阶级总有灭佛之举,一个寺庙能够藏下的财富实在是令人侧目,寺庙不经商,所以连本钱的投资都没有,还因为土地不上税的关係,能够不断扩大积累,一个寺庙久了真的也如一方势力一样。
一个寺庙,上百人的规模,早课的时候,往殿堂里一站,个个都是青年汉子,看起来也是人才济济。
不过,可能因为少肉吃的缘故,大家都不胖,体态匀称,看起来也有几分俊秀之感。
「如果广济师父再不来,可能我以后也是那样吧。」
小雨淅沥沥下着,纪墨双手托腮趴在窗台上,看着外头的雨水,哗啦啦的雨水让天色都昏暗下来,难得不用打扫的日子,小和尚们在房间里嬉闹,远远地就能听到这一片笑声。
有大和尚从廊下走过,声音才会渐小一些,这是寺中纠察,专门负责监督纠正僧人的行为举止的,对方未必高声,却像班主任老师一样,有着莫名的威慑力,能把一群小毛头管理得老老实实的。
古代很多工作都要看天气,这天下雨,打扫庭院就没必要了,还要防着猛然降温让人生病,主要是小和尚们。
热腾腾的姜汤分过来,一个个小和尚都苦了脸,这可真难喝。
按照指令添了衣裳,再下来,就没什么正事儿了。
纪墨知道寺庙之中的走廊都是连着的,有一条路还能去藏经阁,就自顾自出门去了,他可不似那些真正的小孩子,能放假绝对不多学一天,这样的下雨天,正是读书天,想来看书都能专注几分。
藏经阁,大和尚总是在的,看到纪墨过来,意外了一下,问他:「你的经书都背了那么多了,怎么还这么勤快?」
「总还有没背过的经书,不能不看啊!」
纪墨小大人儿一样回答着,完全不以自己的勤快为功。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