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征明也不例外,他名义上的嫡长子如今在禁军中任职,真真意义上的皇帝眼皮子底下待着。
覃静州点了点头,「替身准备好了?」
「是。」
覃静州闻弦歌而知雅意,「我写信给三娘她们,让她们搭把手。」
话说皇帝和太子防备覃静州不假,但这父子俩最为戒备的还是那四位冲在前头的藩王,其次是挂帅的晋征明,覃静州就算在父子俩想要除掉的名单上,至少也五十名开外了。
覃静州继续在大军中「低调」发育。
他写了几个药方,包括十分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伤风药,止咳药,止泻药,外用止血止痛药,外用消炎消肿药,让二儿子拿着药方就在大军附近的县城里开设药厂……他的几种成药一经推出,因为价廉高效,很快就口碑爆棚,订单直接排到了一年之后。
为了这几种常见药难以仿製和假冒,覃静州用了点小心思。
几家西北大药商先后试着仿製,发觉想要药效近似,光是成本就是覃静州销售价的五倍,再考虑到覃静州不仅是三品将军,背后亦有晋征明元帅,他们知难而退选择放弃,规规矩矩地下单收货。
一年里不仅收回了本钱还把三年贴补弟子学生的预算挣出来了……覃静州笑着感慨,「药企暴利,古今亦然。」
不过他并不想与民争利,更不想让那些大夫们没了生计,于是他规定大夫们拿成药在一定数目范围内给批发价,分销商因此损失的少许利润他负责补贴。
他这次可是志在天下,不会让分销商「冒领」他的声望,于是他让二郎手下商队在走商之余好好宣传一下的他的打算。
一个多月过去,商队掌柜传回消息,周边已经有读书人把感谢信贴在了商队驻地之外。
这位即将进京赶考的士子偶感风寒,却因为赶路未能及时就医,低烧转高烧,人都糊涂了,幸好偶遇客商送了三贴「强效解热镇痛药」和「伤风药」,药到病除,这位劫后余生的士子满怀感激之情写了封感谢信。
覃静州笑了笑,让身边的弟子带着银票回京贿赂太子——这位弟子出身世家,是覃静州最早的弟子之一。
早年覃静州看似想把国师当目标,如今再看,弟子们也或多或少琢磨点味儿出来。
比起皇帝与太子薄情寡义,弟子们肯定愿意跟着师父混!
这位弟子知会了家里,家里也乐意把多方投注,而且司师父有兵有产业,地盘……砍翻四位藩王之中任何一位不就有了?
他们断定司师父就算不能改天换地,也能封疆裂土……他们很清楚皇帝已经在酝酿剋扣或是断掉兵饷以除掉晋征明和司师父,以防这二人借着剿除藩王的名义自立。
不得不说皇帝太子对晋征明他俩的判断十分靠谱,但针对他俩的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一言难尽。
一般而言,对于掌兵的将帅,为防他们做大,应该分而划之,拉拢一批,打压另一批,直接搞断粮这种骚操作,只能说不愧是那父子俩。
留在京中的三娘和韩玄风以及弟子们都偷偷派人送了几次信,提醒覃静州多加小心。
杨贵妃也让人带口信儿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偏偏到了年底司承晖写了亲笔信,建议覃静州这个大伯回京述职,向陛下解释司家并无二心。
覃静州一点也不意外。
系统也说:「这确实是司承晖做得出来的事儿。」
覃静州自然不肯搭理司承晖,开春后皇帝果然下旨,说是西军兵饷减半。
要知道在此之前,将兵们得到的兵饷都不是足额的,上下串通吃空饷,上边吃透倒没忘让底下的弟兄们喝口汤,所以身在前线的士卒们日子们都过得下去。
但也只是过得下去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覃静州掏腰包建立的「精锐团」每次扩招,都门庭若市,从者如云。
士卒们大概能猜到覃静州的心思,但他们仍旧愿意冒着风险跟着覃静州干……名义上二十万的大军中可有三万原本的海成王府卫,就连他们都跟曾经的海成王如今的皇帝离心,足见皇帝有多不得人心。
晋征明和覃静州閒聊时还说:「当初皇帝封赏群臣,封赏得不大公道,也不大能服众,如今恶果显现了。」
覃静州说了句公道话,「皇帝似乎不比先帝强……咱们得谢谢先帝也谢谢贵妃娘娘。」
这几乎是明示了!
晋征明瞳孔骤缩,「难不成……先帝琢磨秘药,苟命之余也把自己弄疯了……这不是传闻?」
覃静州好心纠正了一下,「半疯吧。有不少时候先帝尚算清醒,自知大势已去,也没烧内库更没毁粮仓,毕竟今上是他亲叔叔。」
晋征明长长地吐了口气出来,「今上岂不是步了他的后尘?」
覃静州笑了笑,「不止是今上。」
晋征明自然而然地说出了正确答案,「太子也……也是。」转瞬之间他就满脸幸灾乐祸,「贵妃必是接手了先帝留下的人手。」
话说皇帝也算是说到做到,下个月的兵饷果然减半,更下旨令晋征明和覃静州一起回京述职……要不是西军大帅之前连跪了三个,众人都觉得太邪乎,一时之间都在犹豫接不接手这烫手山芋,此时钦差都该赶到西军大营了。
藩王联军和西军胶着许久,渐渐落于劣势,这些王爷也快撑不住了,听说皇帝居然听信谗言打算自毁长城,自然是趁他病要他命来一波奇袭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