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看着小孩那小身板,小吏觉得不像是能举起两石的模样。举重可不是个小事,一个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射箭倒是安全些,只要别射到自己身上,最坏不过是扭伤。

他想的挺好,若是木白在射箭这一关被刷下来,自然就不必考举重了。

理由也是现成的,边上不是还有个考生要比试,就说重复利用场地得了。

木白从对方未尽之语中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他倒是没对他人的不信任有什么负面情绪,反而衝着对方露出了大大的微笑,随即便甩了甩手腕,做起了事先准备。

「那个,小郎君,我们的靶都是成人高度,要给你搬个凳子踩踩吗?」

木白:「……要。」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次科举应该是木有武举的,大明的武举开考的次数并不多,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武官一般都是家中继承下来的职业军人。

另一方面大明还有军籍补充军人人口,所以明朝的武举只能说是一个聊胜于无的补充手法吧,想得起来就开,想不起来就不开。

其实这一点还挺可惜的,明朝的户籍制度(就是匠籍、军籍、民籍那玩意)在初期的确是保证了普通民籍的生活安定(明朝普通百姓不用参与到战争中去)但是也导致了阶级固化与腐朽,以至于社会百姓没有了进取心,失去了活力和流动性。

而且因为老祖宗的一个决定,致使后代子孙不得不跟着前人的脚印来走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公平,毕竟有些行业是真的吃天分。

户籍制度是在清朝被取消的,所以清朝对于武举的依赖性比较高。

但值得吐槽的是,武举诞生是在武则天时期,也就是唐朝,当时的科考项目还是射箭、摔跤之类的搏斗类项目,所以当初武举选上来的人才质量比较高。

但到了宋朝就变成了主要以兵书为主武力为辅,从此一路延续。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宋朝人脑袋有问题,但其实不全是。到了清朝时候考虑到要求武夫读书这个可能太难为他们了,曾经将文举题目简化,结果导致社会对武举的地位看得更轻,认为武官都是莽夫,以至于人才纷纷弃武从文。

清朝末期带兵打仗的大部分都是文官,还美其名曰「儒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朝代中武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是很重要哒。

就像我们现代宣传上也是,你看电视里的征兵广告很少是给你展示兵哥哥一拳头能砸碎几块砖,(这个好孩子不要学,伤身体)或者是可以做多少伏地挺身,多少引体向上,射击打靶能中几枪,反而是会给你展示一些很高科技的东西。

比如外行觉得不明觉厉的飞机操作界面,坦克界面,雷达数据图这类东西,搞搞计算,通讯侦查,甚至还动不动就从高校里招兵(作者君当初也想去哒!但是身体素质不过关,放弃了)鼓励博士硕士加入军队体系等等。这都是塑造了现代军队文武兼备的形象。

在现代没人会觉得当兵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反而很光荣就是因为军队在我们心里不是一个卑贱的职业,而是高大上,又有情怀又有待遇还有尊重。

但放到十来年前吧,还是只有考不上高中的人或者贫穷到养不起孩子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进去。当时如果问:你的梦想是什么,绝对没人会说我想做个军人。

所以想想如果军队没有转型,哪怕再怎么宣传人民子弟兵的概念,是不是也让人不想参军?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啥?其实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所以现在发生的事情拥有的教训都能在历史书里面找到答案,老祖宗的经历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毕竟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学问,而无论经过多少年,人始终还是那个人,没有变过。

第39章

午时正,是府试官方的下考时间,然而当尔呷牵着激动不已的木文提前了一小会儿抵达府衙时,却并没有接到理应下考的木白。

我师弟呢?我那么大一个师弟呢?

尔呷先是怀疑自己看错了时间,重新抬头辨别了下日头,还原地立了根小棍子重新观察了下影子的情况。片刻后他将疑惑的眼神投向了府衙。

和他有一样动作的还有凑过来看热闹的芒布路群众。

在众人灼热的目光注视下,府衙门口的小吏终于还是没能沉住气,他身形不动,嘴巴却朝一旁努了努,示意尔呷往那边看。

尔呷一脑袋问号地看过去,也没看到师弟的人影,只觉比起这儿的清静,府衙的侧门简直热闹非凡,他们站在五十步开外都能听到那里的起鬨声。

「哈拉提,再来一个,不要输给小娃啊!人家可是踩着凳子和你比的。」

「哈拉提,人家可都能当你儿子了啊,拿出你的爷们劲头来,否则老娘保证这儿十里八乡的绝对没有人能给你说上媳妇!」

「哈哈哈……哈哈拉提你听到咱大姐的话了不?为了媳妇努力啊!」

「闭嘴!」一道暴躁的男音从人群中传出,「哥都比完了,合格万岁,多一箭浪费你们懂不懂?」

「噫!」围观群众顿时发出了更大声的喧譁。

「那儿怎么回事?」尔呷往那边看了两眼,总觉得听到了很了不得的关键词,忽然,他眨眨眼,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画面般张大了嘴。

[综历史]衣被天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