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停下抚琴的手,悠然道:「随意打斗不可,但既然是他提出的挑战,那便会被乐坊视为『斗技』……至于切磋技艺,而技不如人,那就是他的事了。」
过了会儿,他又挑了挑眉毛,看向诸葛亮:「五音不全,嗯?」
诸葛亮老脸一红:「谁还没有绝对音感了?」
……
人们看完热闹,心满意足,渐渐散去,两人离开时,还有人留在桌旁,埋头苦写,念念有词。
诸葛亮目光停留,周瑜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说:「应当是藏匿人群中的小说家,十二学派中,他们自成一家,以记载民间趣闻为己任,不过多是道听途说,听一句编十句。野史稗官,上不得台面……孔明不必在意。」
「好奇一下。」诸葛亮说,「万一被人背后编排,也该知道原因。」
他绕到那人身后,歪头看他写了什么。
【九月十一日,瑜亮合奏一曲,琴瑟和鸣……】
「……」
不得了,琴瑟和鸣不是这么用的吧!
诸葛亮猛地伸手,按住那人的肩膀,声音凝重:「敢问先生怎么称呼?」
对方吓了一跳,停下笔抬头看他,拱了拱手。
「鄙姓罗,一个平平无奇的小说家,」他谦虚地摸了摸鬍子,「他们都叫我罗太太。」
诸葛亮:「……」
第17章
诸葛亮沉思:「为何叫太太?」
「我们小说家自成一圈,圈中同好见面,互称大大、巨巨,以示尊敬。」罗先生抬起笔尖点了点墨汁,不慌不忙解释道。
「……」
所以太太的意思是下面多一条腿吗!
周瑜见他一言难尽地返身退回来,纠结了半晌,不由一笑:「是不是觉得太过乱来?都说了,不用管他们,閒来无事看个乐子就行了。」
「虽然是这么说,」诸葛亮不无疑虑地说,「明明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却喜欢耍一些春秋笔法的手段,若是传出去,未免惹人误会……」
周瑜可能见得多了,倒是很淡定:「放宽心。怎么还有人把小说当史记看呢?」
「……啊,你不介意就行。」
「我有什么可介意的?」周瑜不以为意,「要是路上随便一个人说閒话,我都要去计较,那岂不是要被气死。」
诸葛亮心道,你现在这么大方,恐怕是不知道他们在偷偷写关于你的脆皮鸭小说……算了,你说的没错,还是不知道更好。
他默默地转开了眼。
周瑜又问:「刚才老师跟你说什么了?」
一般特意将某个学生留下来「开小灶」,不是学得太好,就是学得太差。他当然不觉得诸葛亮是个差生,但今天也就讲了会儿阴阳学说,不至于这么令邹衍刮目相看吧?
诸葛亮说:「唔,可能他觉得我思想有问题。」
「什么问题?」
他想了想,尝试着描述:「太过理想主义。」
「……这个词好新潮。」周瑜评价,然后挑眉,「怎么说?」
「阴阳家当顺应天命,借势发挥五行之力,而不该……」诸葛亮顿了顿,「不该太过主动,妄想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
周瑜哦了一声:「看不出来,你居然还有这种野心?」
「也不算野心,只是小小的一点心愿而已。」
「这可不算小了……要是我家里那些老头子听了,一定会嗤之以鼻。」
「你也这样觉得?」诸葛亮问。
「怎么会?」周瑜毫不犹豫道,「既然他们觉得我们做不到,那就更应当做给他们看。首先,你就应该先——」
「加入他们公会」这后半句话还未说出,诸葛亮便坚定地打断,说道:「没错,首先我应该带领全村走向共同富裕。」
周瑜:「……你能不能话题不要跳得这么快。」
诸葛亮又肃然道:「霍将军从大漠里给我寄了一些沙棘种子,耽误不得,我先回家去了。下次来请你喝沙棘果汁!」
「……」周瑜微微愠怒,看他走得飞快,在后面提高了声音,「都说了我不爱吃酸的!」
施肥后的竹苗涨得飞快,在诸葛亮手把手教导菜鸟小陶如何种植黄豆的时候,就悄声无息地长成了一片林子。
「总之,锄草很重要——」诸葛亮说到一半,停了下来,皱眉检查系统日誌,「有人在偷吃竹笋。」
陶渊明忙说:「剩下的我自己来就好了,孔明哥快去抓小偷。」
诸葛亮沉吟:「未必是小偷,也可能是……」
正大光明来做客的。
从180号出来,诸葛亮与179号的主人在乡间小道上狭路相逢。
那是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面色苍白,眼圈很重,隐约笼罩着一层阴郁之色,看起来不是个很好相与的人。但与他这副形象不符的,是他手里抱着一大盆绿葱……
司马懿皱眉看着诸葛亮,打量片刻后,终于确定这就是他家小鸡日记里所说「隔壁家的漂亮哥哥」,正要开口,表情又微微僵硬起来。
「有事找我?」诸葛亮从他眼神里看出些端倪,主动问道。
「……这是赔礼。」司马懿向他发出了交易申请,不由分说将一大盆葱塞到了他怀里。
诸葛亮正懵着,便听到他嘆了口气,略显生硬地解释:「这些日子,我家鸡……拜託你照顾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