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首先就是对甘罗与范睢性格的把控,甘罗足够磊落,才会做出辅助吕雉打破自己范睢唯一弟子地位的「蠢事儿」;范睢足够大度,才会不计较吕雉对自己的算计。

但这并非吕雉最聪明之处。

她最聪明的是,最后放弃了这个计划。

吕雉的原计划是真的可以逼迫范睢就范的,因为范睢用天才当理由拒绝了太多人。

但范睢就算大度,也不见得一点芥蒂也无。

收徒并非终点,而是起点。

若是得罪了自己未来的老师,就算学业不受影响又如何?师徒关係绝不可能亲密。

吕雉能在最后关头看清关窍,找到范睢坦然相告,性格足够果断,目光也够长远。

嬴政得知此事,也忍不住赞了一声:「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第123章

吕雉的出现,似乎给了其他人一个讯号。

在她之后,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女性学子也都开始冒了头。

也说不好是因为吕雉的出现,导致其他人终于开始正视了女子的努力,看清楚了男女的智商并无太大差别,还是因为吕雉给了其他女子一个榜样,让她们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赵馨虽然一直站在台前,也时常处理国事,但因为她进入秦国朝堂的方法有其唯一性,所以虽然可以激励天下女性学子,但这种激励到底有限。

可吕雉不同。

她与秦王室可以说毫无关係,能在人才林立的咸阳冒头,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与聪明才智。

而不仅是那些女学子们自己开始觉醒,吕雉的存在也让这些女子的父母们看到了,女儿确实也有光耀门楣的可能,让他们对女儿读书的抵触也减轻了许多。

而其中,最让那些父母看重的,就是范睢的收徒与赵馨这个太后的出面。

他们会想,自己家女儿也不差,或是也能得到这般荣耀?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只要有了利益,所有的阻碍都将化作捧你入青云的助力。

赵馨当初出面参加吕雉的拜师仪式,更多是出于对她本人的好奇,完全没想过还能带来这么好的效果。

这完全是意外之喜。

而这个意外之喜,很快就给她,给嬴政,给整个朝堂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因为如今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尚少,几年过去,已经有不下一千学子到了学无可学,必须进入更高等的学府读书的时候了。

也即是,该高考了。

甘罗与吕雉是破格录取,放在现代那就是保送。

但更适合广大学子的入学方式,自然不会是保送,而是高考。

第一届高考,大半学子都来自于咸阳、雍城、其他六国都城等比较繁华的城市,除了咸阳、雍城等原秦国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学子身份还都比较高。

因为在入学之前,他们就已经受过教育,入学后需要学习的内容就比其他学子少了许多。

如张良这般祖辈曾于韩国担任过五任相国的出身,他腹中的才学知识,自然不是寻常孩子可比。

但这样的学子是少数。

一来大部分这般人家出身的孩子,在灭国的时候便几乎在秦国的帮助下,被百姓「抢走」了所有财产,难免对秦国有恨。

短时间内,他们不会想要为大秦效力。

张良是因为韩国灭亡的早,家中财产虽然也损失了大半,却仍留下了让全家富裕生活的钱财。

他倒也不是没想过復国。

只是张良聪明,很快就从后续发展当中发现,大秦民心所向,朝廷与百姓同心协力一起发展国家,他最大的梦想——

復国与报仇,都毫无希望。

张良并非固执之人,否则也不会在刺杀嬴政失败后立刻逃走,且再无刺杀的打算;发现韩国再无復兴希望后,也不会真心辅佐刘邦。

既然没希望,他便立刻放下了不切实际的妄想,转而开始为一大家子人的未来考虑了。

长辈在韩国位高权重,几乎都没了。

如今的张家只能靠他撑起门楣,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秦王朝谋得一席之地。

单以张良六国贵族的身份,显然不可能有人向秦王举荐他。

于是只有高考。

而类似张良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虽然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无法与张良相比。

可除了张良这样的人,更多的还是先所有人一步进入学校读书,也比其他人更快学完所有知识的老秦人。

只要是对自己的水平有自信的人,全都报名了这次高考。

也是大秦建国以来的,第一次高考。

因为其重要性,这次高考可以说是万众瞩目也不为过。

与报名参加了高考的孩子沾亲带故的人,当然想要知道高考到底是什么东西,出来之后是否真的会有一个好前程。

而与本次高考无关的人,同样对其万分关注。

他们的后辈同样可能参加高考。

不论身份地位,反正都是迟早的事儿。

因为除了参军挣军功这条阶级跃迁之路外,他们就只剩下读书高考进入朝堂了。

高考的时间,定在了五月十五、十六两日。

天气不会冷,也不会热;雨水不多,太阳也不大,是非常适合考试的日子了。

[基建]我儿秦始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