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何况这些「战争」还是发生在城市内。

百姓胜利了的城市,结果不言而喻,要嘛百姓自己先将土地分了,等着秦军到来;要嘛等着秦军到来,再分土地——

一来以行动表示自己对秦国的顺从;二来百姓分配不一定服众,一旦分配不均又是一场战争。

若是失败,权贵也不敢多做什么。

毕竟秦军的威胁近在眼前,他们也不敢去赌腹背受敌的可能。

百姓大多被关起来,也就完了。

魏国的都城大梁也发生了不小的异动,但因为大梁距离安邑城非常近,王室贵族们反应及时,局势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并未对大梁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也正因为大梁距离安邑太近,秦军在攻下安邑与周边几个城市之后,便直接将其包围了。

魏王下令,死守不出。

大梁城城墙高耸,想要攻城并不容易。

于是王翦与信陵君兵分两路,王翦等将领带着一半兵力撤走,迅速攻下了支阳、在阳、河间等地。

打完回来,信陵君仍旧围着大梁,魏王不敢出城。

期间魏王得知王翦离开,曾数次派出使者在城墙上「动之以情」,希望信陵君可以念在出身魏国的旧情谊上,带兵撤出魏国。

毕竟,魏国是他母国啊。

信陵君又不是寻常百姓,甚至不是贵族,他可是魏国王室,前魏国公子。

信陵君充耳不闻,不但如此,他还反向劝说,直接将派来的使者说得生出了大开城门投降的想法。

魏王吓得不行,最后只能亲自上阵。

可惜信陵君油盐不进。

不但如此,他还挑破了两者间的窗户纸,将自己与魏王这一脉的仇恨放到了明面。

魏国百姓这才知道,信陵君为何身为魏国王室,却投向了秦国。

战况陷入了僵局。

魏王不出,信陵君也不得入,只能互相僵持。

这中间,信陵君还差点儿被刺杀了。

杀人者还是信陵君的老熟人,当初为前任魏王出谋划策,差点儿将其坑死的龙阳君。

龙阳君能在年老色衰之后仍得宠幸,甚至在这一任魏王上位后,也颇得重视,靠的就是他的脑子,以及他出众的武艺。

可惜信陵君身边重兵把守,他虽然让其受伤,自己也丢了性命。

这个时候受伤,可不像是现代那么轻鬆。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伤口发炎。

毕竟战国也没抗生素。

好在军营备着烈酒,消毒之后信陵君侥倖挺了过来。

但也因此,他对魏王最后一点儿亲情,也没了。

原本还想以自己的功劳换这个侄儿一条命,如今看来,大可不必——

他想着让魏王活,魏王可想着他死。

有这功劳,他拿去救其他与自己关係更好的后辈不好吗?实在不行,留着加官进爵不也不错?

等到王翦回来,看到的就是一个对魏国王室态度大变,变得铁石心肠的信陵君。

王翦趁机提出水灌大梁城的攻城办法。

信陵君大骇,坚持不同意。

因为最近无雨,王翦倒也有时间慢慢说服信陵君。

信陵君想到当初攻打邯郸的那场战役,于是提出:「想要攻城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你忘了太后对百姓的看重?她一直说着秦国缺人,你将这一城的百姓留下,然后留着建设秦国不好吗?」

王翦沉默,想到这段时间结束得无比迅速的战争,不由动摇起来。

这一城的百姓,是真的有可能成为秦人的。

可他又不禁犹豫——

打仗这种事,总是难免死人的,让敌人死总好过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死。

若是水淹大梁城真的成功,手下士兵将全部得以带回秦国,不伤一兵一卒。而无论是其他任何办法,都不可能达成这个成就。

信陵君抓紧机会劝道:「王将军可是忘记,之前攻打邯郸,太后曾引来『神雷』?」

王翦一愣,慢慢回忆起了当初那场战争。

他到底不是穷凶极恶之徒,要将大梁这一城百姓的性命收割,也不是一点儿心理负担也无。

于是看向信陵君:「既如此,写信回咸阳吧。」

若是太后能远程操控神雷,将这大梁城炸几个大洞出来,就算不能完好无损地将所有士兵带回,他也认了。

毕竟秦国战功按人头算,他也不能阻止士兵攒功劳。

赵馨在二人出征前,就开始准备炸、药包了。

只是她一个人能力有限,哪怕后来将那群知道火、药配方的方士都找来一起配,每日的生产数量也有限。

但在王翦与信陵君送信之前,他们配置出来的炸、药包数量便足够了。

嬴政当即下令,让人将其送到前线。

只是在炸、药包送达之前,秦国得到消息,楚国派兵前来支援魏国。

齐国如预料那样没什么反应,楚国却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加入这场战局,并且带兵的将领,还是楚国大将项燕。

项燕并非无名之辈,他出身的项家更是满门武将。

后世出名的楚霸王项羽,就是他的孙子。

他带着十万大军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魏国边境。

可惜的是,嬴政早有所料。

项燕刚进入魏国边境,就与李牧、蒙武几人带领的军队狭路相逢。

[基建]我儿秦始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