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是人,圣如李世民,也有人之常情,他既想李唐社稷长久,更希望子孙能够优享尊荣,所以武怀玉跟李世民书信往来那么久,不断的给皇帝分析、劝谏,可最终李世民还是舍不得采用怀玉的诸王封建边疆法,最后是采取了萧的分封制。舍不得子弟们吃苦啊,特别是玄武门的阴影一直在,让他心中存有愧疚,就想弥补。“怀玉心里是有点小怨气的,”李世民叹声,武怀玉劝谏不成,自己请换封到海外荒岛。既然这般想,李世民肯定不同意他的换封,要是答应了,岂不是更愧对武怀玉,而且这也开了个不好的头。做事得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要是武怀玉换封到了夷洲,以后拿这说事,再来要求把其它功臣或是诸王也这样换封,那不好办呀。皇帝传口谕给长安太子,让监国太子处理此事。具体怎么处理,皇帝没说,太子看着办。长安。接到圣谕的监国太子承乾,立马在朝会后留宰相们奏对。“诸位相公怎么看?”中书令温彦博先开口,“武青阳请以夷洲换江州,朝廷答应他好了,区区一个海外夷洲,武青阳看上了,就答应他,如此一来也是对这位勋臣的奖赏,另外也还可以借他之手,为朝廷开疆拓土,我听说夷洲很大,跟珠崖洲相当,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武青阳之前不是一直请求封建,还主张封建边疆蛮荒,为国屏障吗,那现在就让他去夷洲,也算是按他的法子试一试了。”大家都知道温彦博跟武怀玉政见向来不和,今天这位温令公率先开口,这么支持武怀玉换封夷洲,大家可不觉得他是变了性子,反而都认定这是落井下石,武怀玉或许是脑子抽了,提出这么离谱的请求,也许武青阳只是借机发发牢骚,可温彦博却是要借机真把江州收了,把怀玉封地换到夷洲去。承乾本来想反驳,但最近他天天读通鉴,尤其是从老师的史评中,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此时他便压住冲动,并不急着开口。高士廉接话,“我觉得世封之制,乃是陛下钦定,刚颁诏不久,现在臣子说要换封,若朝廷真就答应,那此例一开,以后呢?今天武怀玉要江州换夷洲,明天荆王说要荆州换洛州?后天汉王说梁州换凉州,大后天吴王说安州换广州,换不换?”殿上八位宰相,世封的也好几位,如房玄龄李靖高士廉张亮萧武士六人都有实封和世封,而中书令温彦博和侍中魏征,虽一个虞国公一个巨鹿郡公,可两人都没有实封,自然也不在世封刺史之列。温、魏两相,那是始终反对分封的,更反对功臣世封刺史。至于其余六位有实封世封的宰相,李靖张亮武士心里是愿意世封的,李靖嘛是想未来安稳,张亮武士是出身低,真想要这个世封,这样子孙世代都是刺史。高士廉是跟外甥长孙无忌一样,心里也反对世封,因为他们既是外戚,也是勋臣,本身也是豪门,这种顶级豪门并不愿意离开长安这样的政治中心。你离开了就容易被边缘化。这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马虎不得。房玄龄这人嘛,一切跟着皇帝走,自己什么想法不重要。剩下也就是萧,那是分封制的带头人,虽然功臣世封刺史不是出自他手,但他也是表示支持的。宰相们各怀心思,各自发表意见,最后居然除了温彦博和李靖表示朝廷当支持武怀玉的换封请求外,其余六个宰相都觉得不能同意换封这事。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朝令夕改,这诏封世袭刺史是皇帝定的,太子监国更不能改父亲的诏令啊。承乾有些好奇的看着李靖,温彦博支持换封,那是憋着坏,但李靖为何,他是怀玉的老师啊,江州一万七千多户人口,何况又守着长江赣江两重要水道商路,卫国公为何要同意换去海外荒岛夷洲?承乾好奇,但他没问。“殿下。”李靖倒是站了出来,“既然诸公都认为换封不妥,那可以驳回武青阳的这请求。不过,”承乾笑道,“卫公请说。”“臣以为,武青阳既然有意开拓流求,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可以给他一道旨意,许他在能力之内,经略流求,便宜行事,但朝廷不会拨给他一兵一卒,也不会给一条船,一石粮。让他自己看着办。”没有舰队,没有万人大军,甚至没有钱粮器械后勤支持。你武怀玉看上夷洲你自己上,若真能击败岛夷,占领土地,到时置州设县,那也是朝廷的地盘,不过好处肯定也要给的,比如可以颁给武怀玉开拓令,他们占领开拓的土地,可以确权给契,甚至税赋上可以给予足够的优惠,再比如捕捉到的岛夷,可以变卖为奴,在岛上发现的矿产资源,有优先开采权等等。还可以给予初期的税赋减免特权,总之,好处是要给的,但这些好处,仅限政策上的一些优惠,不会有真金白银的东西。这个流求岛,可以划到岭南道内,这样武怀玉经略起来也就更名正言顺了。虽然,流求岛是在江南东道的福、漳、泉三州海岸东面,仅相距几百里,离岭南更远些,但这都不重要。李靖的话刚落,还没等其它宰相们发声,承乾已经立即笑道,“很好,就按右仆射说的办吧,武公有此热诚,朝廷也得表示支持。”太子已经开了口,宰相们倒也没人再跳出来反对,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甚至如温彦博还在想,若是武怀玉真要大动干戈,跟东吴、前朝一样调动万人舰队跨海远征,那时还可以弹劾武怀玉,要是他再失点利,伤亡些兵马,就更有理由攻击了。“温相,就由中书立即下文,政事堂上议过后,呈给孤朱批,然后抓紧送去岭南吧。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