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甫一发行便大受好评,被称为升级版的不同,麦迪逊-比尔与MachineGunKelly的这首,可以用毁誉参半来形容。
要是夸张一点,说恶评如潮,也不为过。
2016年10月14日发行至今,音乐点评网站RateYourMusic上,五分满分的标准,162条用户评分汇总在一起,只有1.34分。在评论区里,你可以看见无数一星至二星的短评——“平庸”、“呕”、“超级蠢歌”、“糟糕到有点搞笑”、“像是过期的711冻肉三明治”、“差劲至极”、“放了一天的炸薯条”、“比罗马尼亚还差”、“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还不如不存在”、“退钱”,还有“现代社会制造的可憎之物”……
毫不夸张地说,在RateYourMusic上的作品详情页,就是人类文明讽刺类幽默文学的巅峰作品集散地。
实不相瞒,韩易自己浏览这些评论的时候,都是当喜剧脱口秀在看。
解压效果超群。
如果要百分之百客观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的歌曲质量在流行音乐里还是相当过硬的。和弦演进做得非常漂亮,毕竟人声旋律是从这首歌里照搬过来的,如果后者算得上经典,那么前者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而TheFuturistics为歌曲加入的额外和弦呢?若你有听过那首脍炙人口的,约翰-帕赫贝尔的,你就会发现,二者尽管不完全相同,但是非常接近。
换句话说,不光人声旋律是受到主流乐坛认证的经典,和弦演进与低音线更是已经在人类的集体意识里住了超过三百年时间。就算个别人可能会反感它的老套,也无法否认这个音乐公式的普适性。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正是麦迪逊-比尔本身。
“Ugh,这个婊子还要唱多久啊?Migos多久上场?”
这是舞池最右侧,穿着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AlphaTauOmega兄弟会T恤的金发小伙,故意跟同伴悄声讲出的呛词。这能满足他对旁人关注的渴求,也能以一种他觉得很有批判性的方式,向朋友们炫耀他对音乐的独特品味,从而建立起一个“coolguy”的人设。
人们经常会通过对高曝光量的公众人物的贬损,来达到这一目的。比起真的分享实用的知识或者深入的洞察,嘲讽流行文化显然是一个难度更低,收益更高的自我宣传方式。
过去两三个月里,麦迪逊-比尔迅速成为了这种社交手段的新受害者。
自PopularCulture,即流行文化或大众文化一词,于19世纪诞生以来,纯粹的爱与强烈的恨,便一直都是其最基础的底色。因为,这一词汇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去描述那些盛行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所谓“下层阶级”间的热门趋势。
上层阶级的官方文化是含蓄的、内敛的、极少表露情绪的。而下层阶级的流行文化,则是热烈的、张扬的、鼓励直抒胸臆的。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绝没有中间地带。
这是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工业化社会里,人们利用娱乐与体育来释放高压的主要手段,有些时候,甚至是唯一手段。
因此,随着不同的流行文化风潮,进入大众视野的名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一个,近似于基督教里“三位一体”概念的光环——他们不光是真实的自己,还是崇拜他们的人眼里被神话的自己,也是憎恶他们的人口中被妖魔化的自己。这三个形象,同时活在整个社会的文化记忆里,履行着殊途同归的职责。
作为白手起家的全球作家,大众文化时代的媒体明星,查尔斯-狄更斯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感受到同时身为艺术家,以及公众不断关注和崇拜的对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人。喜欢他的读者称他是史上最伟大的家,而讨厌他的人则嗤之以鼻,认为他是欺骗了一个时代的廉价文学小丑。
同时代的戏剧演员莉莉-兰特里也享受到了相同的待遇,1881年在伦敦西区剧院首次亮相的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在一年之后成为第一位接到商业代言的名人。拥趸赞誉她是商业代言风潮的开拓者,维多利亚时代最迷人的英国女性,保守派批评家则着力于描绘她与王室之间的风流韵事,以贬低其人格和成就。
进入二十世纪,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头一个十年,美国的电影制作公司会不顾观众的反对,刻意隐去电影演员的真实姓名,因为担心公众的认可会促使演员要求更高的薪水,但很快,以查理-卓别林为代表的第一代好莱坞巨星便打破了这一人为制造的藩篱,成为美国明星制度的奠基人。自那时起,公众对明星的着迷,便远远超出了他们在大银幕、小银幕、留声机或者CD中留下的供给,他们的私生活开始成为头条新闻。
特别是美艳女明星的私生活。
伊丽莎白-泰勒、格蕾丝-凯莉、奥黛丽-赫本,再到布兰妮-斯皮尔斯、格温妮丝-帕特洛、安妮-海瑟薇,所谓的私生活,并不只局限于这些女人睡了谁,跟谁结了婚,又跟谁签了离婚协议——这只是明星叙事中的一部分而已。流行文化最明显也最重要的支持者,是年轻女性,她们最关心的,是女明星的形容外貌、穿着打扮、妆容风格与护肤技巧,任何让这些名人在大众文化的语境里蜕变为女神的要素。
而正是因为这些关注点太过“女性化”,太过“小家子气”,这些追星的年轻女性粉丝,连带着她们崇拜的女性偶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