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三个妹子均不在身边, 常山公主终于有机会——从陪着她聊天解闷的世家娘子们口中——知道了京中的一二“新鲜事”。
“卫家的四郎(卫宣),你们知道吧?啧啧,平时看上去那么正经的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和他兄长是章台常客?”
什么是章台常客?
章台曾是汉代长安一条十分著名的街道, 道路两旁青楼林立,楚馆成风,后来渐渐的就有人开始以章台来称呼妓馆,就像是在现代提起“红灯一条街”、“歌舞伎町”一类的词。
有个听起来很好听的四字成语叫“走马章台”, 就是被章台的隐含意思给毁了的。
本来, “走马章台”意思说的是,世家公子骑高头大马走过章台路。“走马章台日半斜”, 这听起来别提多有味道了, 不是吗?可惜后来被一引申,就成了世家公子狎妓娈童、追欢买笑。
“卫宣和他的兄长是章台常客”这句话所代表着什么, 已是不言而喻。
而卫家四郎的兄长有几个呢?三个。一个外调(大郎卫密),一个死了(三郎),剩下的是谁, 显而易见。
——卫家二郎,大书法家、黄门侍郎卫恒。
卫恒同学还有另外几层身份,好比卫玠、卫璪、卫熠三人的亲爹, 王家令淑的丈夫, 以及常山公主心目中的“女婿”。
对于任何一个岳母来说, 听到自家女婿爱和弟弟搭伙逛妓院, 这可都不是什么值得忍耐的好事情。
但常山公主却生生忍了下来, 最起码眼下她是忍了的,因为她还想听到更多,听听外面的风言风语到底是怎么样的,好以辨真假。若传言是假的,她自然有本事扭转风向;若传言是真的……她会让卫黄门变成真正的小黄门(宦官的代指)!
妇人之前聊八卦,聊到兴头上,再有一二刻意的引导,往往就很容易忘形,全然想不起常山公主和卫家二郎之间的必然联系,把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股脑全都抖了出来。
——“我听说啊,繁昌公主已经搬回公主府了,坚持闹着要与驸马和离呢。”
——“我怎么听说卫家二娘上门去劝了?
——“是去了啊,但是不顶用。繁昌公主那样的金枝玉叶,能是什么性格?她甚至气到口不择言,与卫家二娘反目成仇,觉得是二郎带坏了四郎。”
——“卫家二娘也是可怜。如今丈夫养外室不说,还要应付这么一个不讲道理的妯娌,简直不敢想啊。”
——“可不是。不过这位二娘也不是个好相与的,据说她把儿女都送回了娘家。”
——“娘家?卫家二娘的娘家是……”
——“她娘家可厉害了,我跟你说,岂是常人难惹的?太原王氏知道吧?”
说到这里的时候,再傻的人都终于清醒了,卫家二娘的娘家王氏的人,眼前可不就坐着一个?
常山公主还是那副不喜不怒的菩萨样,只是更加快速的转动起了手中的佛珠,任由凹凸不平的麒麟眼搁着她的芊芊素手,时刻提醒着她要保持冷静。她天生冷硬的外貌,在这种时候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让她在外人眼中仿佛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全然没管话题里是不是有她丈夫的嫡亲妹妹。
几个世家娘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着,看来常山公主和王武子的关系不睦是真的啊,要不然常山公主怎么对小姑子的窘境熟视无睹?
人前面无表情的常山公主,在人后却已经决定了,清谈会之后就带着杀伤性武器.王济同学驱车前往京城。
不管是卫恒、卫宣还是繁昌公主,都由她和王济来收拾!
这就是外戚杨骏大肆宣扬卫玠被王济接走的根本原因了,他想诬陷卫恒和卫宣酒色失德,拉繁昌公主和王家下水,三家混战。
这种桃色绯闻很重要吗?
它当然很重要。虽然古代文人狎妓的传统由来以及,但谁让卫宣娶的是公主呢。这公主可不是清朝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和亲出去、毫无人权的公主,而是魏晋实打实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有可以世代传承的爵位的公主。汉唐公主多彪悍,魏晋的也不差!
历史上,这场对于卫宣的污蔑就成功了,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结果。
先是繁昌公主和离;再是卫宣被削成白板,气到死(真死了);最后便是卫老爷子不得不以教子无方为名,请辞了司空之位。
从一开始,这场莫须有的诬陷,其实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位高权重的卫老爷子逊位。
这辈子出现了一些改变,被诬陷的人从四郎卫宣一个,变成了二郎、四郎两个,也不知是好是坏。
……于此同时,王济的清谈会还在照常进行……
秀完卫玠,清谈会总算是可以开始了。
作为主办方的王济,忽然提出夏亭这里天高气爽,风景秀丽,大家不如就在潺潺的人工小溪边席地而坐,伴随着从山上开凿引渠而来的甘甜山泉,享受最后一抹斜阳。
大部分人都欣然同意了。
因为能受邀来参加王济清谈会的人,大多都是和王济平日里玩的好的人,而能和一个中二病惺惺相惜的,必然只可能是另外一个中二病。当然,病情的轻重会有所不同。可不管如何,这样的文青中二病,大多都是十分随性豪迈的,幕天席地,在他们眼中变成了别友一番趣味,纷纷撩起袍子下摆,就这样很高兴的坐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夏亭的阴凉之下,沿着小溪两边对坐,等着玩一个经典的游戏——曲水流觞。
王济很快就把卫玠和卫璪招到了他身边坐下。一,当然是为了继续炫耀他的妹子,二则是照顾卫玠的身体,卫玠实在是不适合像其他孩童那样疯闹太久。
王济很贴心,叫来卫玠时,充分考虑到了卫玠迎风就倒的脆弱小身板,给卫玠事先就准备好了精致的红木坐具,还有一个凭几小桌,桌面上摆的都是小孩子会喜欢好的东西。卫璪很有大哥哥样的一直在照顾卫玠。
其实王济本来是没打算把卫璪也叫过来的。但是枣哥担心卫玠,非要跟在左右。这一举动,引得不少人狠是恭维了一番王卫两家的家教,这般兄弟情深,知孝悌,懂礼仪。
被夸奖了的枣哥面上不显,照顾卫玠却照顾的更起劲儿了。
卫玠也很给面子,一边吃着枣哥给他亲自扒皮去核的水果,一边看着眼前的这场清谈会。
所谓清谈会呢,“指的就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引自魏晋学文化史专家唐翼明老师的《魏晋清谈》)
清谈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从汉末便蔚然成风,备受上层的风流名士推崇,延续了百年之久。
与之有关的最著名的集会就莫过于《兰亭集序》了。这篇文章的由来,就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同学记录下了有次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谢安等一众名士开清谈会的记录报告。
又称雅集,风雅的集会。
好吧,雅集和清谈会也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主要是会上讨论的内容不太一样,雅集偏向于诗词歌赋,清谈会侧重老庄玄学。再简单点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歌咏会,一个是辩论赛。
王济的这次辩论,咳,清谈会,请来的自然都是善清谈的玄学大家。
好比乐广。
乐广被袁宏称为“中朝名士”,是西晋时一位十分著名的风流名人。著名到什么程度呢?《晋书》中描写乐广与王衍是中朝的“清谈领袖”。领袖一词,可不会随随便便在史书中出现。虽然卫玠此前完全没有听过乐广这个名字。
【这也是个人生经历很像X点小说的人。】拓跋六修端坐在一旁,对卫玠介绍道,【你祖父卫瓘、琅琊王家的王戎、以及你大姨夫裴楷,都十分的欣赏乐广。“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这么肉麻的夸奖,不是出自任何旁人之口,而是你祖父卫老爷子。但这还不算完,真正的猛料是,乐广出身寒门。】
=口=擦,这是在演上品寒士吗?
不亲身经历魏晋的现代人,其实是很难理解这种身份等级所带来的差距的。现代总有人抱怨说官场黑暗,二代横行。但最起码现代给了普通人一个奋起直追的机会——义务教育。而在魏晋时期,私学盛行,官学旁落,寒门学子很少能有受到教育的机会,哪怕有幸读书习字,得遇名师的概率也是极低的。
试问,在世家没有自毁长城的前提条件下,一个毫无文化的寒门,要如何追赶上一个数代传承、精心培养的世家呢?
这不是输在了起跑线,而是根本就没在线上。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无论普通人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出头之日的黑暗时代。套用一句微博上的毒鸡汤来说就是,不努力一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可以有多绝望。
何其有幸,卫玠穿成了卫家的郎君,何其不幸,他穿越到了这个时代。
哪怕是彪悍如石勒者,历史上走的也是武力推翻一个王朝的路线,马上得天下的他,哪怕当了皇帝之后,依旧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总会闹些引人笑话的乌龙。
所以说……乐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从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的寒门,逆袭成清谈领袖。
聚会上,卫玠看乐广的眼睛都有点放光了。
乐广和王济的年龄差不多大,最小的嫡女如今正与卫玠同龄,他虽然不明白卫家这个漂亮的不似真人的小郎君为什么要目光灼灼的看着他,但也和善的冲卫玠笑了笑。举手投足间,皆是一派比名士还要名士的优雅大气。
卫玠自我感觉的悟了,乐广最大的优势是……颜好啊。
长腿叔叔那一挂的儒雅感,岁月不仅没有给他的容颜添加什么痕迹,反而给了他年轻人所没办法拥有的气质韵味。那里面藏着他全部的努力,以及苦尽甘来的人生智慧。
只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容,卫玠就觉得他要被乐广实力圈粉了。
拓跋六修却在这时开口,因为他实在是压抑不住心中的酸气:【乐广其实也不算是真正的寒门,他父亲好歹是征西参军,只是早逝,家中无人,才会被看做是寒门。你当然会喜欢他了,他可是你未来的岳父。】
“……”什么?!
【乐广在卫家被灭后,感恩你祖父当年的提携,对你多加照拂,比对亲儿子还好。他的倾尽全力的栽培,让你成了继他之后的清谈领袖,还让你娶了他的嫡女为妻,开不开心?】
卫玠彻底愣住了。
他说不上来自己那一刻的感觉,理智上来讲,他应该是开心的,因为从乐广的容貌和品性上就能大概推断出乐广的女儿肯定差不了。有这样一个大美人要嫁给自己,岳父还十分喜欢自己,他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呢?只是……真听到拓跋六修这么说的时候,他却怎么都提不起那股高兴劲儿,总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无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好像在拓跋六修开口的那一刻,清谈会上的一切就都瞬间离卫玠远去了。丝竹管弦也好,觥筹交错也罢,卫玠的眼睛里只容得下拓跋六修一人。
唯有他,是鲜活的、是彩色的、是不忍心伤害的。
拓跋六修身披战甲,手持银枪,端坐在卫玠身旁,强大又……脆弱。口是心非的说着一些并不情愿说的话,只因为他在自卑。
别问卫玠为什么知道,反正他就是知道。
无论经历了多少朝代的荣辱变迁,在拓跋六修的内心里,他始终还是会那个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暗自苦恼的首领长子。他一直记得年少时,一个云游到盛乐(拓跋鲜卑的首都)的汉人道士在给他看过相后,对他说过的话——半世荣华,一生凄苦。
再没什么会比先甜后苦更令人痛苦的了,拓跋六修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如今的他有多幸福,日后的他就有可能多绝望。
卫玠不顾身边枣哥有可能会投来的异样,坚持覆盖住了拓跋六修的手,并对他一字一顿的小声道:“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我发过誓的。”
曾经是拓跋六修陪着卫玠,如今轮到卫玠来陪着拓跋六修了。
拓跋六修还是端坐着,把脊背挺的比谁都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藏在这幅躯体之下的心,在那一刻跳动的有多剧烈。哪怕他并不能碰到卫玠的手,但他的心可以,他完全可以感受到来自卫玠温热的身体,一如他那颗小太阳般的心。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存在卫玠这样的人呢?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生,一句话也可以让他死。他的心再也由不得自己。
“那是谁?也是个中年美大叔呢。”卫玠见拓跋六修神色好转,赶忙转移话题。
拓跋六修刚刚乌云转晴,也乐于配合卫玠,但在看到卫玠指着的是谁之后,却又快速沉下了脸去,再不发一言。
枣哥终于听见了卫玠的声音,以为卫玠是在问他,便开口解答道:“那是刚刚回京,被授侍中衔的山大人啊。他父亲是竹林七贤中的山司徒(山涛)。”
年少时,山简曾与嵇绍、刘漠、杨淮齐名,并称为洛京四杰。
卫玠眨眨眼,只能感慨一句,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讲真,他连山涛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山涛的儿子了。竹林七贤他倒是听过,但也仅仅是知道阮籍和嵇康而已。
卫玠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他只是问了句山简是谁,就会令拓跋六修感到不快。
一阵窒息的沉默后,拓跋六修这才艰难的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恭喜你,这么快就又发现了你的另外一个岳父。】
“……”卫玠历史上的婚姻经历,听起来蛮丰富的样子。
【乐广的女儿比你还体弱,在乱世流亡中不幸病逝。你与王氏辗转进入山简所驻守的领地,他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你当继妻。】
长的太好,就是有这样的烦恼,总有人想把女儿配给卫玠为妻。
这并不是什么供X点主角YY的脑洞,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多少人都哭着喊着要和卫玠当亲戚。当然,大家盯着的只有卫玠的正妻之位,非要送自己的嫡女给对方当小妾什么的,这种脑残事古人还是做不出来的。
清谈会上如此之多的名士,太原王、琅琊王、河东羊、范阳张、谯国嵇,世为著姓的不知凡几,卫玠却偏偏一指一个准的挑了两个未来的老丈人出来……
卫玠便再不敢乱指人了。
他尴尬的和枣哥端坐原地,努力假装安静儿童,只回想一些有的没的打发时间。
……
就在前不久,准备的说就是今天早上,卫玠还在坚持觉得清谈会和雅集一样,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世家的无聊游戏。
“清谈误国。”这便是卫玠对清谈会的唯一认识。事实上,他对于王济的清谈会,是隐隐有着一种排斥的。要不然卫玠也不会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捉迷藏”上,而不是跟着王济去招呼客人,见见世面什么的。
拓跋六修却有不同的见解:【清谈会本是清议会的延续,清议会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士大夫提供更多政治诉求的机会,可惜在汉末就被带歪了。】
卫玠有听没有懂,一脸茫然。
拓跋六修继续道:【意思就是说,经是好经,但是被歪和尚念坏了。其实清谈会也不全是在浪费时间,东晋有几次很重要的、且胜利了的军事行动,都始自于清谈会。】
卫玠懂了拓跋六修想表达的意思:“误国的不是清谈,而是人心。”
拓跋六修点点头:【不是你告诉我的吗?在不了解一件事情前,不要仅仅是因为别人说的,就对它产生误解进而排斥它。】
“你很想我参加这个?”卫玠皱眉。
【因为这是魏晋时期提高名气的最快方式,准确的说是你提高名气的最快方式。】清谈会以讨论三玄为主,诗词歌赋虽然也有,但并不是重点。还有什么文人活动,会比清谈会更适合卫玠这种完全不会作诗的现代人呢?
受现代各种有毒没毒的鸡汤影响,卫玠在玄而又玄的哲学方面有着不少后人的智慧。只要嘴皮子利索,舌战群儒,加上日后卫家的古文培养,卫玠想要成为一代风流名士,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卫玠对此只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成名呢?”
在得知祖父和父亲也拥有金手指,完全可以hold住西晋之后,卫玠就彻底萎了。他就是个没什么远大抱负的人,他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平凡是福嘛。
【那你未来想做什么?】拓跋六修反问。
“呃……”卫玠一愣。“未来”对于他来说真是一个太过遥远的词了。穿越前他还在读大学,穿越后他直接回炉重造了,根本不需要思考太过现实的问题。
但拓跋六修却为卫玠想了很多:【我不是要求你一定要成为名士,我只是想给你一种可以选择的权利,你明白吗?】
套用美国某位总统的话,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你想不干什么你就能不干什么。
魏晋时代最能有这样任性资格的是谁?名士!
卫玠生在卫家,长在卫家,哪怕他不想,他祖父和父亲也肯定已经默认了他未来的发展之路——当个不大不小、位置清贵的修书京官,依靠着家族累世积蓄的泼天财富而活,他哥哥卫璪会继承家业继续奋斗,而他只需要健健康康的享受生活就好。
这个蓝图真的很美,不是吗?但是……
【你会喜欢这种把自己的生死全都掌握于一人之手的感觉吗?如果有天卫璪希望你去做一件你并不想做的事情,你不做就会失去卫家的财富,那你怎么办?】
拓跋六修一生坎坷,命途多舛,无数的血泪史只教会了他一个道理,求人不如求己。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真的靠得住的。父母,兄弟,都不如自己手中的枪。
卫玠受身体条件限制,想要拥有话语权,想要拥有力量,只能走一呼百应的文人路线。恰好这个时候的西晋重文轻武,对卫玠来说实在是再有利不过。
“枣哥对我很好,他不会让我为难……”卫玠的话没说完,自己就先愣住了。因为他突然想到,如果枣哥为了他好,要他和一个不认识的世家女结婚,那他又该怎么办呢?他暂时还想不通自己将来为什么会不想结婚,但是,不管啦,为了不被逼婚,也要奋起!
……回到王济的清谈会……
是日也,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风流名士,高谈阔论,意气风发。
盛满了清浊美酒的羽觞(一种酒器),被漂浮的放入清澈见底的小溪之中,从夏亭之上,顺着水流缓缓而下,路过溪遍每一个席地而坐的文人墨客。而在经过弯弯绕绕的渠道时,会产生不期然的碰撞,羽觞在谁面前停下,又或者打转,谁就要取杯饮酒,并赋诗文一首。
简单来说就是另类版的击鼓传花,拿到花的人要表演节目。
这本来只是三月上巳日,举行祓(fu)禊(xi)后,用来去除不吉利的民间游戏。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变成了世家子弟举办野外宴会时不可或缺的游戏。
卫玠回神,羽觞正巧打着旋儿,停在了一身鹤袍的嵇绍眼前。
嵇绍也大大方方的取过羽觞,挡袖一饮而尽。然后便遣人拿来了他的笙,站在夕阳下,沐浴着暖阳与清风,吹奏起了卫玠闻所未闻的美妙音乐。乐音徐徐,仿佛来自九天之外,引动了天上懒懒的白云,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和着嵇绍之曲,将他与大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
俯仰天地,游目骋怀。山简站起,伴着嵇绍的笙声,引吭高歌。放浪形骸、离经叛道里,却也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抱负与期许。
卫玠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话:这些表面上的叛逆者,其实才是真正的遵循者。
卫玠已经忘记他是在哪里听到的这句话了,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次闲谈,更也许只是他中学那个极其推崇竹林七贤的历史老师,在讲课时漏了那么一两句在他的记忆深处。
“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失去说话声音的文人中——当一个清醒的呐喊者,为的是在黑暗压抑的时代里,不放弃一个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思辨、反省,虽然有些消极避世,虽然有些观点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但他们却也真真正正在努力做到不肯放弃自己做人的底线。与司马集团做非暴力不合作的抗争。
一个国家,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可怕的呢?从社会上只有一个声音开始。
但往往每一个王朝的开始,最先做的就是统一学术,扼住理性的喉咙。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学,更不用说清朝一批批的文字狱……
嵇绍的父亲嵇康,便是在西晋司马集团也有这样发展的大趋势下,始终不肯低下他高贵的头颅,那是不愿意阿谀奉承的文人最后的倔强。
那一刻,卫玠突然开始也有点想要成为这样一个名士了,在体制之外,努力改变着时代的方向。
酒宴正酣,王济命人取来姐夫和峤送他的李子。但是,当书童在他耳边轻语几句后,他一下子就变了脸色。然后便起身匆匆离去。肯定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卫玠戳了戳卫璪,兄弟俩十分默契,相视一眼后便偷溜跟了上去。
还没走进屋里,卫玠和卫璪就听到了王济发火的声音。和峤的李子确实是依约送来了,只不过……不多不少,只有十颗。
是的,就十颗。
而王济的宴会上,单孩子就不只十个。
“他这是故意要让我难堪吗?!”王济从未丢过这么大的脸,因为他已经把话说出去了,今天大家都能吃到他姐夫和峤的李子。结果呢?一人一牙都不够分的!
“驸马息怒,驸马息怒。”
“呵。”王济怒极反笑,和峤不仁,就别怪他无意。
“舅舅?”卫玠之赶忙上前当消防员,准备熄灭王济被愤怒烧坏的脑子。
王济却表现出了极度的理智,笑着问卫玠:“小娘你想带着你新认识的朋友们,和舅舅出去玩一圈吗?”
“恩?”
※※※※※※※※※※※※※※※※※※※※
从今天开始,两更二合一(还是六千字,总字数没变)。这样一起更,亲们看文也方便一点,不用下午再等一遍~
喜欢名士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名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