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的三大征,指的是平定宁夏鞑靼人哱拜之乱,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之战,以及出兵泡菜国打击扶桑侵略之战。
这三次大战,虽以大明战胜而告终,但所花费的银两,却几乎是把大明国库掏空了。
如果有战争,或是天灾**,朝廷花银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朱常洛在位九年当中,除了在山西行省打过一次大仗,其余跟后金打的,都是小规模战斗,花银子还如同流水一般,真的有点不正常了。
你说朱常洛好大喜功,专门喜欢面子工程吧,也不是那么回事。
朱常洛打建的科学部,商务部,兵械场,新军,对于大明的战力和民生,又都是有相当大的建树的。
问题是,花钱太狠了。
若是整个国家平平稳稳运行,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有什么危机。可一旦出现天灾**,那可真是不可承受之痛啊。
不单是邹元标,很多的朝臣,早就向朱常洛提出,要压缩开支,钱,还是省着点花的为好。
朱常洛不是不重视压缩开支的建议,而是短时间内,你压缩哪一部分开支啊?
花钱的大头,一个是新部门的投入,另外一个,就是军旅投入。
在很多人看来,军旅投入,那是没办法的。谁让大明辽东之外,有个凶悍的敌人呢?为了确保大明边境安全,这部分投入,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下意识的,大家把压缩开支的目光,投向了新部门的建设。
朱常洛能够理解大臣们的想法,但他却是知道,这些新部门,可不仅仅是涉及到国计民生,更重要的是,这是当时还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除了大明以外,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
早在十四世纪,地球的另外一头,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就出现了文艺复兴。
而伴随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出现,各种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之后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中原,就将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等到人家带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来打你的时候,那就是无可阻挡的降维打击。
那个悲剧,朱常洛不想让它上演。
先着手准备,然后率先发展,把一切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才是朱常洛这个穿越者,应该做的事情。
新建立的部门,一个不能撤!
朱常洛下定了决心,说道:“朕想了很久,决定裁军。”
“什么?裁军?”
这可不是邹元标三人某一个人的惊讶,而是他们三个异口同声的惊呼。
“对,就是裁军。如今,大明各地方共有驻军八十万,锦衣卫有十余万,这些军旅的粮饷,以及相关的配套供养,就是一个连看都不敢看的供应数字,若是长此以往,朝廷只怕是要被耗空了。”
邹元标说道:“陛下,正规军旅和锦衣卫,确实是消耗国力过甚,不过,军旅保护一方平安,锦衣卫为皇室朝廷銮仪,都不可或缺啊。”
朱常洛叹道:“确实是不可或缺,所以,朕想的是削减,而不是彻底给裁撤了。”
邹元标看看孙承宗,孙承宗看看邹元标,他俩都知道,削减这话是好说,可真的做起来,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孙承宗想了一会儿说道:“陛下,新军战力已成,且有数量不菲的将官,可以统领新军。新军战力自不必说,横扫天下的能力是有的。不过,大明边境太过广博,纵是万里长城,也难完全阻隔边患之敌,况且,大明之内,也许一定军旅啊。”
这话说得多少有点隐晦,自朱元璋开始,皇室的男丁,每一代,当皇帝的就一个,其余的,全部放出去就藩。
这二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大明境内大大小小的藩王,不计其数。
藩王当中,大多数是只顾吃喝玩乐,不足为虑,但也有心怀不轨的。
很多的军旅,就是监视这些藩王的,这部分的军旅,也是不能裁掉的啊。
朱常洛点了一下头,表示知道孙承宗的意思,长吁道:“自古以来,朝廷要想保持活力,就必须要精兵简政。政务一块,暂时先不要动。朕决定,就从精兵这一块做起,为大明甩掉一些负担。”
精兵策略,朱常洛谋划已久,他对于大明境内的把控,来源于他丰厚的历史知识。
大明哪里需要军旅控守,全在朱常洛的脑子里。
按照朱常洛的思路,他要按照每年十万的步调,经过三四年,把常规军旅的数量,控制在四十万上下。
然后,在通过几年过渡,将所有旧制军旅全部淘汰,以新军代替。
旧制军旅,表面上看比新军省钱,可实际上,因为旧制军旅的军械是冷兵器,士兵的铠甲,军械等供应,耗钱程度一点不比新军少。
只不过在眼下,看着投入大,真的全部火器实现量产,新军全部使用上了火器,铠甲这一项,基本上就能跟火器投入持平。
邹元标很支持朱常洛的做法,但他有所担心,那就是从什么地方入手。
无论是涉及到哪一个被裁,谁的心里会舒服了?
而且,裁撤到的人,应该怎么安置?士兵倒是可以发路费让回家种田,可还有数量相当的军官,还有将领,该怎么办?
喜欢穿越到大明当昏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到大明当昏君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