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诏最怕的,就是毛文龙惦记两栖攻击队伍的武器。
这玩意,朱常洛可是严令不得外流。
甚至,对武器损毁也有苛刻的规定,就算是彻底报废了,也得把残次的武器上缴才行。
好在毛文龙没有明要,曹文诏表示,自己一定把他的想法,汇报给皇上。
话罢,曹文诏带着自己的队伍,乘船返归津门,再返还京师。
望海崖卫所大捷,让大明朝堂兴奋不已。
从大明萨尔浒之战惨败后,对后金一直就是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
即便是有些许的战绩,也是固守坚固城池挫败敌人攻坚。
这一次望海崖卫所大捷,是大明军旅首次主动进攻取得的胜利,其意义,当然是不一样的。
朝堂上兴奋,民间也是奔走相告。
似乎,一次完美的侧后登陆攻击,俨然成了后金衰落,大明雄起的象征。
朱常洛对此,还算是比较清醒的。
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朱常洛把猎狼混成旅给放出去了。
吴三桂继续回宁远,恢复他苍鹰混成旅指挥使的身份。
而猎狼混成旅,经过孙承宗的推荐,朱常洛慎重考虑,启用非军旅出身的孙传庭为指挥使,尚可喜和王成允分别为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
猎狼混成旅入驻山海关,实行机动驻扎,跟宁远遥相呼应,对关宁防线,进行了有效的加强。
泰昌七年这一年,对于泰昌帝朱常洛来说,算是解气的一年。
之前的六年执政,不是边关告急,就是银子不够花的。哪怕是在泰昌六年,打了一场扬眉吐气的仗,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烈了,赢得漂亮,却是肉痛得很。
而到了泰昌七年,朱常洛之前的布局,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手里的银子,虽然还是紧巴巴的,但总算是能扒拉手指头算能周转过来。
最要紧的,就是望海崖卫所偷袭一战,付出的代价极小,却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果。
这一战,对于提升大明的自信心,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因为后金,就是大明边关的噩梦存在,现在,已经不用太害怕了。
关键的是,朱常洛在新军上的大量投入,让反对者的声音,再次沉默下去。
这可是为朱常洛坚持按自己想法发展下去的信念,再次增加,也赢得了时间。
可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总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十一月中旬,在一次早朝的时候,兵部尚书李精白,闪出臣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自去岁山西行省对鞑靼人用武,到今年望海崖卫所大捷,陛下用武,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从古至今,上位者用武,都是做了决定,由有司完成的。而陛下用武,则是非有司负责,兵部,成了辅助。臣以为,长此以往,兵部,就成了摆设。”
朱常洛听得一皱眉头,李精白的话,有些刺耳,但说的内容,却是实情。
无论是打鞑靼人,还是偷袭望海崖卫所,主力都是新训练出来的军旅。
而大明兵部所辖正规军旅,数量庞大,却是没有发挥与数量相匹配的作用。
兵部,号称是掌管大明天下兵马的衙门,却是对混成旅这样的新军,没有半点的管辖权。
这,确实是有点说不过去。
朱常洛想了一下说道:“李爱卿,新军组建训练,有别于旧有军旅建制,需要专业的特殊人才管理训练才行。兵部并无此类专业人才,所以,朕才将新军划归科学部将官司统辖。以后,新军彻底成型,兵部补充了专业人才,兵部,还是掌管天下兵马的。”
李精白也皱了一下眉头,道:“陛下,臣以为,官多法乱,管辖的衙门多了,会导致政令不清,不明,若兵部有不可管辖的军旅,那兵部做起事来,必然掣肘,如何为陛下分忧?”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李爱卿,此事朕先记下,容朕和内阁商讨一下,再做决断,可好?”
李精白对朱常洛的态度,略有些不满,但那是皇上,也没有太出格,只能表示,兵部会静等皇上的圣裁。
李精白刚退下,吏部尚书李宗延闪出臣班奏告:“陛下,自泰昌二年以来,陛下设立了不少的司衙,各司衙的主要人员安排,都是陛下越过了吏部,直接任命的。虽然也有通过吏部给予通过的,但大都是走走过场,吏部简简单单给个证明就行。”
朱常洛听得有点不自在了,今天,从李精白开始,就对自己的越级做事感到不满,现在,李宗延又是表达不满,很显然,众臣对于他的一些做法,有了意见了。
李宗延接着说道:“陛下,如果人事任命无需吏部审核,那要吏部文选司干什么?甚至,要吏部有何用?”
朱常洛心里警觉起来,李宗延的语气里,可是带着好气的成分,比李精白的奏告,要更加直白。
还没等朱常洛应答,礼部也出来奏告,礼部认为,接待外邦,出去安抚外邦,历来是礼部的事情。
现在,多安排出来一个外交司,虽然还是挂名在礼部名下,可外交司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礼部无从知晓,会不会,外交司也会像商务司一样,最后单独成立一个部门?
礼部刚说完,工部也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
喜欢穿越到大明当昏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到大明当昏君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