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里,张云陆续得到了一些南方的消息。
老家和总部在敏锐察觉到南方新四军部队有被围歼的危机后,不仅连续发动舆论攻势和政治攻势,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同时严令长江以南新四军部队迅速北移,并暗中调动山东、苏北地区部队南移,以策应新四军撤离,算是有惊无险的躲过了一劫。
不过,此次也彻底暴露出了国共双方的巨大分歧和隔阂,双方随后爆发了一系列军事对峙和政治舆论混战,抗战统一战线已经面临崩解风险。双方的冲突引起了国民的广泛担忧,也引起了英美苏等国的不满。
苏联公开表明态度,反对国民政府破坏国内团结,指出如果继续**,将停止对国民政府的一切援助。美国则是通知国民政府政府,在内战的危险没有消除、国内的团结尚未恢复之前,暂停对中国的财政援助,英国则是跟随美国,提出“内战只会加强日军的进攻”。
国民政府当然不在乎民众的想法,也不在乎统一战线问题,但却不敢同时得罪所有的金主。于是,他们不得不在金主们的要求下,主动表态不再开展军事剿共,但后续仍然对八路军政治、经济、军事上小手段不断,压制八路军的发展。
至此,这次风波才算过去。
整体上看,老家的大佬们在此次事件中展现了极强的政治智慧,精准的把握了舆论斗争和军事作战的分寸,赢得了国民的广泛支持,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在内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共双方的分歧只是暂时被搁置,而无法被解决。后续八路军部队与国民政府间会继续围绕着很多方面继续缠斗,直至抗战结束后彻底爆发。
………………
南方的变动距离这里太远,国共双方的政治交手张云也只是雾里看花,旁观等待罢了。倒是军分区与与青山一郎的对接进展,因为邢志国每天汇报的原因,张云则是知道的十分清楚。
在总部派出了专业谈判团队后,因为双方各自需求不存在冲突,接触起来自然进展很快。目前独立混成第4旅团已经与己方代表洽谈到了俘虏互换的比例、地点、方式、战俘身体健康程度等方面,并约定开始分批换俘。双方还试探性洽谈了关于正太铁路控制权的一些想法。
显然,两位参谋长的判断是准确的,青山一郎确实意在正太铁路,期望重返阳泉,从而打通这条山西经济动脉,因此对换俘事宜并不过分在意,有很大的议价空间。
这些讨价还价的谈判方面,张云并不精通,也没有先例可询问,自然选择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现在看,总部安排来的谈判人员确实不负众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到了现在,副总参谋长带着一堆总部参谋和专家们一块儿操持这件事,伺机解救了一些被俘人员。张云也懒得插手,任由大家自行发挥。
在战争年代,外交、谋略、政治等手段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效果,也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但最终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仍然是部队的硬实力,是一刀一枪拼杀出的胜利。
张云进入这个《亮剑》世界几年来,论指挥不如大旅长和李大团长,论谋略不如副总参谋长等人,论政治甚至还不如邢志国等人,但是他就是凭借着缴获加成系统以及不断胜利的独立支队,成为了八路军部队中少有的长胜将军,成为老家和总部都极为看重甚至是偏爱的将领。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张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正太军分区部队的建设上,放在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上。
经过12月份连续的激战,独立支队和其他正太军分区各部队都因为战斗伤亡而受到了一些损失,不过张云很早部署新兵团招纳新兵开展训练,因此可以将新兵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各部队。
几周之内,独立支队各部队新兵已经补充完毕,虽然各团还没有恢复之前战力的巅峰,但是却也恢复了九成。
根据军分区参谋部的汇总,截至目前,张云手下的兵力大概有这么几块:
一是张云一手发展壮大起来的独立支队,是张云最核心的军事力量和,也是八路军部队中装备最好、战力最强,战绩最突出的部队。全支队约5万人,共9个战斗团、1个独立防空营,另有1个专门训练新兵的新兵教导团;
二是榆次、昔阳、平定、阳泉、寿阳、井陉、赞皇、阳曲8县游击部队、民兵部队等约2万人;
这两类约7万人是张云随时可以指挥作战的。
另外,还有约2000余人的军分区后勤、情报、卫生、通讯等等指挥和保障人员,虽然不算作战人员,却也是系统默认的下属。
另外,则是纳入双重管理的部队,包括386旅新一团、独立团等4个团、丁伟冀中22团,以及在冀南的两个团级部队,共约1.8万人。
这样一来,张云麾下有控制权的部队总人数就已经达到了8.9万人,已经超过了缴获加成系统确认的部队最高人数(最多8万人)。更何况,还有张云直接管理的兵工厂及下属民用厂等,人数不少于2万人。
不过,根据系统手册信息,张云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缴获加成系统其实不限制指挥官部队指挥人数,只是因为规则限制,获得加成的部队人数不能超过8万人。张云可以随时设置哪些麾下部队可以享受缴获加成、地图侦测、实时预警等信息。
考虑到目前独立支队4团、5团深处根据地内部,暂时没有战事,张云临时取消了4团、5团的加成资质。毕竟其他部队特别是游击队和冀南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强,却因为天天跟鬼子纠缠,可以源源不断获得缴获加成的物资。
点击弹出菜单